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0篇)

篇一: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一《设计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熟知设计形态、功能等相关基本知识,并利用所学掌握设计的技能。

  2.在欣赏、分析、讨论中熟知相关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的形态、功能和原则。

  3.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提高对设计艺术的关注度,感受设计为生活服务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篇二《剪纸》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粗犷朴拙,南方精巧秀丽。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艺术,学会运用的基本技法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  性地设计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  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邳县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邳县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P17P18)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结合作品教师讲: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精巧秀丽、玲珑剔透。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4.教师将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教师指图1、图2,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图1、图2都是人物头像,但在眉眼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图3图4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6、教师展示图5、图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突出了人物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图6图7问:鱼和猪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大家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7、教师展示图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8、教师给学生做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如::运用折叠法剪的是光卉(图9),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人物怎么剪(图5)?均衡式的呢?(图8)?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9图10,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建议:展示和板书用投影仪)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篇三

  《中国民间美术》  课业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今天我们要在六个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我们学生自己筹备的中国的民间美术馆。  最后要评出解说员,美术馆,自创作品  二、新课内容  1、由年画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2、由玩具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3、由剪纸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4、由编织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5、由绣品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6、由地方美术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教师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给简单的总结和连接  三、评出解说员,美术馆,自创作品  四、播放课件,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附:教学知识要点  欣赏要点: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故而,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应把握住以下几方面来感受、体会、欣赏。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俊秀婀娜的女子轻闲欢快地放飞着风筝玩耍。舒缓高翔的风筝,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杨柳青年画产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传说发源于17世纪初叶。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虽为民间木版年画,却犹存宋元绘画遗风。杨柳青年画;受北方雕版插图和版画传统的影响很大,其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取材多戏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喜庆吉祥之意。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杨柳青年:画的制作,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其特点,人物头脸等重要部位,多以粉、金晕染,别具风采,是一种雅俗共赏,具有强烈地方特点的画种。  在我国南方影响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桃花坞年画《上海火车站》一画。①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情景?②这幅画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的?③这幅画寓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④概括一下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这是一幅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着火车站这一特定的环境,展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各种活动;这幅画中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人物的衣着浓重、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树木、阳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这幅画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站——以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时,除了求吉利之外,也多喜换新画样、新内容,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手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观赏效果。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变形(如洋房子、火车等),增加了趣味性、装饰性。  民间年画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场面热闹。强调画中要有情节性、故事性,使人回味无穷,即“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强调画面完整匀称的构图,和气吉祥的可喜气氛,柔丽动人的悦目色彩,笑容可掬的人物表情,顺口动听的美好题词等。在色彩方面,民间年画十分讲究色彩的配置,并总结出一套经验,如:“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等。以上也是我们欣赏分析民间年画时应把握的方面。  2、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

  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玩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花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又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产地。  《沙燕》是北京风筝。北京风筝已有300碑的历史。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产于陕西凤翔县的泥玩具《挂虎》。书中挂虎属于挂片类,是馈赠亲朋礼品。在当地至今还有小孩过满月、生日时,外婆家送挂虎或坐虎给孩子们挂在家中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为什么人们藉以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寓意驱邪,表达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兽。另外,“*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这是民间美术作品中寓意深厚,蕴含着朴素的理念的又一印证。这种象征寓意在民间美术作品随处可见。有运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的,如:莲(连)年有鱼(余);有采用比喻方式表达的,如:石榴喻多子;有的则形成约定俗成的符号造型,如五毒(即:瞻赊、蝎、壁虎、蜈蚣、蛇)。这是我们欣赏民间美术品时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地方,只有发掘出其中寓意,才能体会其构思之妙。  凤翔的挂虎配色一般以大红、大绿和*为主,以墨线勾画轮廓。这种色彩配置,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这是一种三原色的对比配置,产生对比强烈、醒目鲜明的效果。黑线勾画,使过分对比的色块得以缓和,避免了“火气”的弊病。  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民间美术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这种用凤、牡丹、鱼、莲等组成的图案是先民对繁衍崇拜的延续。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各类编织品就有100多种。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欣赏课本上的图例,我们从这些编织品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7、常熟花边的生产是二十年代初从上海发展过来。且多由上海提供图样,上海打样师则又来自山东烟台和青岛。六十年代以来,常熟花边在艺术上大有进展,尤以雕绣见长。它以精巧的技艺在不同布料上绣制各式花样,然后在一定部位剪去底布,使之镂空,以衬托主题,使花样有立体感。传统常熟花边,多在白布上绣白色花样,或在米黄布上绣灰色花纹,故有称之为“常熟黄白台布”。后来又增加了棉麻交织,针法也发展了彩绣、抢绣、编织绣等三十多种,品种更为丰富。  课后语:

  1、这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欣赏课,让学生在搜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就学到了一些知识,他们搜集整理了好多图片和实物资料,还有的作品是自己制作的;并开始尝试自己把课题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在自主学习的方向努力了。

  2、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并不多,但却要化更多的精力去备课。

篇二: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的花鸟画,洋溢着特有的审美,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工笔花鸟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绘制程式,讲究用笔用墨,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更是气韵、精神的载体。教材选材灵活,未人花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感受未人花鸟画“以技进乎道”的高妙,感受画面空灵、至美的视觉遐想。

  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认知目标:了解未人花鸟画的表现语言、构图形式、造型特征、色彩运用及画面情趣的表达。

  技能目标:临摹一幅未代花鸟画小品,体验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感受画

  面的书卷气息。

  情感目标:感受末代花鸟画崇尚诗意的情趣,品味画面“笔工而意写”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及其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工笔花鸟画诗意画面的构建。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通过对比花鸟作品与摄影花鸟作品,引导学生探宄工笔花鸟画如何表现对生命的追寻与动植物的特质,分析花鸟画如何借助想象、联想的手法表现诗意的画面。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课型

  1.

  教学内容分析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的类型,它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常常先勾线后渲染,设色精微细腻,富有装饰美。

  2.

  学习者分析

  这个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实能力和学习兴趣,有可能完成一幅较高水平能够挂上墙的工笔画作品,只是需要在材料运用和运笔着色方面,需要老师示范指导。

  3.

  学习目标确定

  认知目标:了解未人花鸟画的表现语言、构图形式、造型特征、色彩运用及画面情趣的表达。

  新授课

  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史及赏析

  造型天地--轻描重彩总相宜

  技能目标:临摹一幅未代花鸟画小品,体验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感受画

  面的书卷气息。

  情感目标:感受末代花鸟画崇尚诗意的情趣,品味画面“笔工而意写”的意境。

  4.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及其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工笔花鸟画诗意画面的构建。

  5.

  学习评价设计

  一、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注意培养教师的即时性评价意识。在起稿、勾线、晕染、调整的不同步骤中及时点评学生作业,并邀请学生谈ー谈不同步骤中的感受。

  ニ、珍惜学生的作品,以班级形式展示作品,在学校网站开辟版面举办学生作品展示。展示作品评价可以是评语,可以是等第,让学生在学校讨论版中参与互评,交流对未人小品临摹的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同伴优点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的互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交流能力。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作业内容:

  1、新课导入;

  临摹一幅未人花鸟画册页,体会エ笔花鸟画技2、新授课程:A探讨交流,B分析讨论,法。

  C欣赏感悟,D探究分析,E教师演示,F学生作业,G展示评价。

  这节课围绕临摹练习这一手段,培养学生在未人画册中探宄传统花鸟画在造

  型、设色、布局方面的装饰美,在借鉴、继承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审美品位。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临摹步骤,紧贴未画的精髓,体会古人的花鸟画立意与情感表达。技法的演示不宜太复杂,注意渲染时用水、用笔、过渡自然等技法的传授。学生根据能力分层完成或局部或完整小品的临摹任务。

  活动意图说明

  要求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临摹未人小品的体会、用狼毫

  笔勾线时的提按变化、羊毫笔渲染色彩时的接染效果、画面构图的留白空间、细

  致精微的描摹技法、画面蕴含的生机与情意传递,同学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

  7.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通过赏析、理解,观察花鸟画在造型、敷色、布局等方面体现的装饰

  尝试用兼工带

  写的方法完成一幅花卉草虫小品,体会花鸟画的诗情画意。

  选用不同的材料,熟宣、绢等,创作或临摹一幅エ笔花鸟画,美化居室。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色笔、颜料。

  9.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设计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史及分类赏析,教师演示工笔花鸟画步骤。

  第二课时为临摹、创作及评价。临摹是学习、借鉴和继

  承优秀传统绘画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临摹练习中鼓励学生体验末人在造型、设色、布局方面的装饰美,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审美品位。

  注意点: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同伴优点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的互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交流能力。

篇三: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美丽的校园》主题单元设计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七年级

  7课时

  本单元属于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围绕“校园”这个主题展开,把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三个学习领域结合在一起,由描绘校园景色、校园环境设计和校园模型制作三个专题内容组成,与八年级上册的“认识环境设计”和八年级下册的“环境艺术设计”,以及九年级“社区环境美化”互为呼应,形成初中阶段对环境艺术的系统学习。

  学习的重点有:“使用淡彩画法对校园景色进行速写练习,表现自己对校园环境的初步印象”、“通过对校园中某个部分的设计再创造,体验环境设计和环境艺术品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团体合作的形式,探索建筑模型的制作技巧并完成一件可展示的作品”。

  学生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将对自己的校园环境有透彻的了解,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创作中形成较强的搜集资料、艺术表现、动手实践和团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风景速写和淡彩画的技法。

  2、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会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3、学习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淡彩画技法,对自己印象深刻的校园一角进行风景速写练习,尽量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通过对校园设施、环境艺术品或建筑物的设计练习,明确环境设计的特征和原则。

  3、分组活动,结合自己的环境设计稿,制作校园微缩景观模型,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并进行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形成用绘画、设计制作等方式,表现事物,传达情感的能力,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以及设计与科技的密切关系,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初步具备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学习速写、素描、色彩画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恰当的表现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

  2、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3、根据科学原理,设计、制作作品、,并进行展示,或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怎样表现自己对校园风景的第一印象?

  2、你认为自己的校园环境是美观和实用的吗?

  3、如何将校园整体外貌进行浓缩,生动的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学校?

  专题一:印象

  ?校园

  (1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校园环境设计

  (2课时)

  专题三:浓缩的风景——校园规划模型设计制作

  (3课时)

  其中,专题

  三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所需课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1课时,课外1课时

  印象

  ?校园

  时

  专题一概述

  本专题的作用是带领学生认识整个校园环境,可利用观察图片、摄像或实地参观等方法,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印象和判断,分辨让自己感到美的地方,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下一专题的环境设计打基础。同时选择一种较易掌握的淡彩画方式进行校园风景的速写练习,将自己最喜欢的景色表现出来,注意画面的透视现象和简单的明暗关系,能表现出基本的色彩关系。透视现象会有专门的一课去学习,所以本课只做一般了解,让学生观察到近大远小的特点即可,不做具体原理的讲授。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掌握风景速写的基本步骤。

  2、学习淡彩画的涂色方法。

  3、通过练习,学会在风景画中表现正确的透视现象、简单的明暗关系以及基本的色彩关系。

  4、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激发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情感。

  1、什么是淡彩画?绘制步骤是怎样的?

  专题问题设计

  2、透视现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表现?

  3、是不是物体所有的颜色都要画出来?

  4、画面的构图如何安排?怎样突出重点事物?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他

  美术教室、校园

  课件

  网络资源库、相机

  绘画用纸、笔、水彩颜料等工具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感受校园

  播放一段教师拍摄的校园环境短片,请学生们猜一猜,短片中出现的都是学校的哪个位置?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入校,一定有不认识的地方,这时,再请学生实地去考察一下校园,与刚才自己在短片中看到的进行印证,迅速熟悉校园环境。同时利用相机把自己认为美观的地方拍下来,为下一步的绘画创作做好准备。

  活动二:激情示范,学习技法

  1、教师展示几幅以校园建筑为主的淡彩画,请学生观察,讨论

  其特征,并小结:它们画的较简单,而且颜色较清淡,教师总结这是淡彩画,并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用淡彩画的形式来表现你心中的校园。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淡彩画的绘画步骤,主要分两步,先以速写的形式,用铅笔画出校园一角的大轮廓,这一步要注意的是景物的透视现象要大致准确,简单的明暗关系要体现。第二步,用水彩颜料给风景速写上色,颜色要加水调淡,使画面产生轻松随意的效果,画出物体的固有色,和基本的色彩变化。

  活动三:照片重现,绘制风景

  1、学生根据自己所拍摄的照片,选择理想的场景,进行绘画练习。相机的取景框就相当于画框,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构图问题。请一位学生讲一讲自己的照片,当中哪些事物是主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讨论之后,学生对照片中的景物进行取舍,构成主次分明的画面。

  2、学生按步骤进行绘制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活动四: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谈谈绘画的体验,其他学生可以针对作品的具体问题提出建议和评价,作为改进的参考。

  1、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评论,以免离题太远。

  2、教师不要一味的说好,要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学校

  环境的优点和缺点,以便进行下一个专题的学习。

  1、能积极认真的观察校园环境,避免走马观花。

  2、是否掌握相机的基本拍摄方法,记录自己喜欢的景色。

  评价要点

  3、是否掌握了淡彩画的绘画步骤和要点。

  4、作品构图是否合理,透视是否正确,有无基本的色彩明暗关系。

  5、评价作品时,是否有理有据,慎重思考。

  专题二

  所需课时

  2课时,课内2课时,课外1课时

  校园环境设计

  专题二概述

  校园是人们上演青春这幕戏剧的主要舞台,人的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所以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印象也是比较深刻的,本专题的学习目的就是通过环境设计这个途径,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加强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本专题引导学生对校园室内外环境进行欣赏、分析、讨论,对校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是建筑、环境艺术品、绿化设计或者是具体的物品,进行有鲜明特色的设计活动,提高使用语言文字,效果图、演示文稿等来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环境设计的定义、范围和设计原则。

  2、设计完成一件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具有校园文化气息的作品,并画出效果图。

  3、引导学生热爱学校,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

  1、什么是环境设计?

  专题问题设计

  2、校园环境的设计应该体现什么样的风格?

  3、校园中不可缺少的设施有哪些?

  4、你认为我们的校园环境有哪些优缺点?布局是否合理?

  5、雕塑、壁画在环境中的作用是什么?

  6、如果一个陌生人来学校办事,他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7、你知道用什么形式来表现自己的设计吗?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他

  美术教室、校园

  课件

  网络资源库

  绘画用纸、笔、颜料等工具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承上启下,深入认识

  在上节课观察校园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提供的校园各部分景观资料,对校园环境形成全面细致的认识,并根据校园特点,经过讨论,从美观实用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活动二:观赏作品,学习新知

  1、教师展示优秀的环境设计作品,边欣赏,边介绍环境艺术的基本知识,环境设计是对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进行统筹设想和计划,建造和装饰的创造性活动,包括室内设计和外部景观设计两大部分,环境设计要以人为本,具有生态性,功能分区合理,标识明确,兼具美观与实用功能。

  2、提出问题,请学生讨论并小结,校园环境应具有哪些特点?体现什么风格?可以用哪些环境艺术品来进行装饰?答:应朝气蓬勃,有精神风貌,校园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还应有文化气息等。

  3、我们的校园有哪些优缺点?应怎样改善?有了新知识做基础,学生对自己的校园环境认识将更加明确,更容易找准目标。

  活动三:分组活动,确定主题

  1、全体学生自愿结合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进行活动。

  2、每个小组根据上一个活动的讨论结果,确定本组的设计主体,是建筑?是雕塑、绘画等装饰品?还是休息椅、垃圾桶等校园设

  施的设计?或者是校园标识系统的设计?还是绿化设计?

  3、手绘,或者用绘图软件,画出设计初稿。

  活动四:查找资料,完成作品

  1、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与自己的设计主体相关的资料,对自己的设计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分工合作,直至完成作品,并制作成演示文稿。

  2、每个小组都必须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谈出这样进行评价的理由。

  1、知道环境设计的定义和设计原则,能举例说明涉及的范围。

  2、是否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呈现本组的设计。

  评价要点

  3、能否将自己的作品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示方式清楚明白。

  4、作品能否达到实用又美观的要求,是否符合校园环境特色。

  4、评价作品时,是否有理有据。

  专题三

  所需课时

  浓缩的风景——校园规划模型设计制作

  3课时,课内3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本专题是一堂综合·探索领域的课,以校园模型制作为主线,通过查找资料、绘制平面图、选择材料、动手制作、美化装饰、修改整理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掌握模型设计制作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理解环境艺术设计,深刻体验团体协作的优势,强化学生的三维立体想像力,训练立体造型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培养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建筑模型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2、通过练习,完成一件美观的校园微缩景观模型。

  3、培养团体协作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专题问题设计

  4、怎样才能使模型更加美观?

  2、模型制作的步骤是什么?

  3、平面制作图应该怎样绘制?

  1、模型制作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课件

  网络资源库

  教学支撑环境

  其他

  教室

  卡纸、胶、美工刀、尺子等制作工具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从立体到平面

  将本校的全景按照比例绘制出平面图,便于下一步制作。

  活动二:从平面到立体

  1、全班分成四个大组进行学习活动。

  2、选择合适的材料,分别制作建筑部分、绿化部分,校园设施部分。

  3、按照平面图的比例进行模型的制作。

  4、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资料,或者自行查找相关材料进行解决。

  活动三:策划并布置模型展览

  1、在教室内,每组一个角,布置本组的校园微缩景观展览。

  2、设计一个表格,请其他组和其他班在参观的同时,写下意见和建议。

  3、拍摄影片或相机拍摄照片,记录展览的过程。

  1、能否掌握模型制作的步骤。

  评价要点

  2、是否积极的参加团体的合作活动。

  3、模型是否准确、美观、比例恰当。

  4、展览是否达到有效的宣传目的。

篇四: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

  教

  材:六年级美术第一学期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

  体

  会

  线

  的韵

  律

  单元课时:

  2课

  时

  教材分析:

  以视觉语言为主题单元化编排教材,是少儿版初中美术

  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二期课改的重

  点,对于美术学科而言,于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美

  术学科也提出新的要求——即视觉读写能力的培养。

  线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通过单元教学让学生体会线的韵律、学习线的知识和线的表

  现技能。在以往的教学中,把学习“线”的侧重点放在用线

  来造型,追求描绘形象的生动性和准确性,过分拘泥于对绘

  画基本技法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线所表现的艺

  术美感的体验与感受。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对以

  线为主的作品欣赏,以及通过记号笔、毛笔、水笔等绘画工

  具创造性地进行线的练习,把学生的注意点从表现形象引向

  线本身所具有的韵律美,并感受中国画中线的韵律美,有机

  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单元教学内容:

  通过以线为主的作品欣赏以及命题创作练习,初步感受

  线的韵律美;小组探究如何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多样又

  充满韵律美的线;体验线构成作品中的线与国画中线的不同

  韵律美,感受中国画博大精深,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以线为主的作品欣赏,了解美术作品

  中的线不仅能够造型,其本身还具有韵律美;能运用线进行

  简单的主题创作,用中国画笔墨探究线的特殊韵味,用几何

  线设计线构成,用所学的韵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线。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小组探究,发现并了解

  美术作品中“线”这一造型要素的意义。用三种绘画工具尝

  试和探索线的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线不仅能造型,而且不同的线

  有不同的韵律美,尤其体会中国画中“线”的艺术魅力。理

  解不同韵律的线与作品主题的关系,知道线装饰着我们的生

  活。

  单元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线的丰富多彩,线不仅能造型还具有独特

  的韵律美和审美特征,尤其体会中国画中

  “线”的艺术魅力,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2、现实生活中,线装饰着我们的生活。

  单元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注意点从线可以塑造形象引向线的韵律美,并真正体会不同的线有不同的韵律美。

  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预初年级的学生因为绘画基础还比较薄弱,虽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对线本身所拥有的韵律美一般都很少关注,对

  线与美术作品主题的关系更不会去思考。所以,在本单元两

  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有趣的练

  习,比较分析等方法把学生带进“线”的艺

  术世界,充分感受和体验“线”所蕴涵的节奏美和韵律

  美,懂得线美化着我们的生活。

  感受线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的线会使人产生不同感受,线是

  丰富多彩的,初步感受线的韵律美;用记号笔画线的形式

  表现一幅主题画。

  过程与方法:图文配对、听音乐画线、欣赏以线为主的作品,自选主题完成一幅以线为主的作品并展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线不同的韵律美,理解不同韵

  律的线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在表现主题画中体验线的韵律

  美,知道线装饰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感受美术、书法作品中线的韵律美,理解不

  同韵律的线与作品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记号笔完成

  一幅以线为主的命题画,体会线所具有的表现力。

  教学准

  备:

  教

  师:多媒体课件、4张铅画纸、双面胶

  学

  生:记

  号笔、彩色画纸

  教学过程:

  、导

  入:用一支彩色铅笔与一幅用笔组合的作品设

  解

  析: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

  课题快速明了。

  二、欣赏感悟线的韵律美

  1、读图说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线并编号。

  2、图文配

  对练习

  解

  析:学生依据媒体出现的文字,找到黑板上相应

  的线。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线会引发不同的表情联想。

  3、听音乐画线

  解

  析:听音乐画线,体验线除了能造型还如

  同音乐的旋律一样具有节奏美和韵律美。音美结合教学,让

  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地走近线、感受线的魅力,体

  现了新课程学科整合的新理念。

  4、欣赏、分析以线为主的作品

  解

  析:引导学生发现大师是怎样运用线的韵律美表

  现创作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明白合理运用线的韵律美,可以更好地突出作品主题。运用媒体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资

  料补充欣赏,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局限于书本图例,增

  加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自然整合。

  5、欣赏生活中的几幅画面

  解

  析:让学生感受

  线在生活中所展示的魅力,明白线装饰着我们的生活。

  6、欣赏同龄伙伴的作品,激发创新思维。

  三、作业要求

  主题:小雨沙沙

  杨柳依依

  光芒四射

  微波荡漾

  1、用自己喜欢的线,表现一个主题。

  2、体现线的节奏美

  和韵律美。

  注:在学生分组讨论主题表现方法,教师演示帮助理解

  的基础上学生练习

  解

  析:学生自选主题,用记号笔进行线的表现练习,保证作品展评时更清晰,达到审美的基本要求;四个命题都

  是学生常见的生活景象,既亲切又熟悉,容易激发学生的创

  作热情,也降低了难度,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让美术走进

  生活,让教学贴近学生。

  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四、作品展评

  1、要求将作品贴在对应的主题下,注意有序排列。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解

  析:作品展评,要求学生将作品

  贴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对应的主题下,这样很自然地生成了

  四幅大作,既体现了审美又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创作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五、拓展欣赏

  今天课上我们通过美术作品初步感受了线的韵律美,体

  验了记号笔表现的线的韵律。如果改变工具、材料、表现形

  式,线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解

  析:出示不同工具、材料、表现形式的以线为主的作品,激发学生作进一步探究新知,增强学生发现美、创造

  美的意识。

  体验线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国画与线构成中线的不同韵律,尝试用水笔、尺或圆规设计一幅线构成作品

  过程与方法:小组探究、作品赏析、实践比较、交流感

  受等方法,完成线构成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毛笔画线的乐趣,体会传统国

  画与线构成中线的不同韵律,喜欢用线表达自己的情感,美

  化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在与线构成比较分析中提升对中国画中

  “线”的韵律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完成一幅富有创意的线构成

  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墨水、宣纸、画纸、色卡纸

  学生:

  毛笔、水笔、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内容

  1、小组探究练习

  要求:分组合作探究,怎样才能用毛笔画出形象各异的线?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发现的多?

  解析: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合作探究,鼓励全员积极参与,培养团队精神;为下一

  环节赏析中国画作好铺垫。

  2、小组探究成果展示

  解析:

  小组探究成果展示,让学生感受笔墨的神奇所在,同一画笔

  能表现不同韵律的线。

  3、出示吴冠中的《山花烂漫》

  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大师画中所用到的线是怎么画的?为何要用

  这些深浅不一、形状不同的线?与作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4、欣赏《五牛图》,进一步分析传统国画如何运用线的韵

  律表现形象的?

  5、写意山水画作品的浏览欣赏,了解山水

  画中用线的独特之处。

  解析:选用三种国画题材的作品引

  导学生进行赏析,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帮

  助学生更深

  入地了解到我国传统国画中线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

  感。

  6、比较感悟:学生用尺或圆规随意画几

  ,根线,并与

  墨线作比较说说自己的感受。

  7、欣赏学习线构成的基

  本法则

  三、学生练习

  作业要求:

  1、自选一种线构成法,完成创意设计。

  、标注:构成名称

  3、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各组彩卡上。

  四、作品展评

  1、学生交流体会,和灵感的出处。

  2、学生互评,提

  出改进意见

  3、教师点评

  解析:以“线构成”作为练习,要比临摹

  一幅写意国画易于操作,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

  外,让学生用“最机械、最缺乏情感的线”创作出具有特殊

  魅力的“线构成”作业,旨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创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充满情感的中国画线的理解,渗透

  民族精神教育。作品展示以小组形式呈现,更能体现构成的独特美,一个小组就是一件作品,6个小组作品放一起展示

  又生成了一幅大作,让审美贯穿在教学中

篇五: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素描》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素描》主题单元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素描

  用年级

  7年级

  所需时间

  三课时

  每周一课时

  课时45分钟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为“造型·表现”领域,由《光影的交响》、《五角星》、《静物无声》三节课组成,单元重点设定为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素描知识:结构、透视、明暗、肌理、质感、空间等,通过欣赏和实践,掌握和提高表现手法。

  单元课时第一课:《光影的交响》,设定为结构、透视、明暗问题的解决,实践三大面、五大调子,温习已有的知识再初步探索。

  单元课时第二课:《五角星》尝试肌理、质感通过笔触再现的进一步探索

  单元课时第三课:《静物无声》实践构图、空间、虚实、透视等知识理解,完成整体作品,反馈本单元的知行合一。

  本单元将通过过程分析法、步骤实践法,提高学生对素描学习的兴趣,借助简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各种造型手法进行表现的能力,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本质认识。同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欣赏方法,发展探索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基本的素描知识:结构、透视、明暗、肌理、质感、空间等,通过欣赏和实践,掌握和提高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本单元将通过过程分析法、步骤实践法,提高学生对素描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本质认识,借助简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各种造型手法进行表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欣赏方法,发展探索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第四学段(7~9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目标:

  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1、明暗归纳,化繁为简

  主题单元2、肌理、质感与笔触的关系

  问题设计

  3、透视、构图、空间关系的体现

  单元课时第一课:《光影的交响》

  单元课时第二课:《五角星》

  专题划分

  单元课时第三课:《静物无声》

  各设定为一课时45分钟

  其中,第二课《五角星》的学习

  作为实践性研究学习形式

  专题一

  《光影的交响》

  所需课时

  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光与物体结构、明暗表现的基础知识。通过欣赏和实践,掌握和提高调子的变化规律及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本单元将通过过程分析法、步骤实践法,提高学生对素描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本质认识,借助简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五大调子进行结构造型及明暗表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欣赏方法,发展探索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1、素描的三大面、五大调子

  专题问题2、范图所采用的素描语言

  设计

  3、如何具备和展现化繁为简、明暗归纳的造型表现能力

  4、绘画实践与认知如何融合一体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美术教室、相应资料:课件、范图(成品、半成品)、示范工具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1、作品赏析(感性了解如何以明暗归纳画面、如何是五大调子表现)学生活动:回顾交流,启动课程认知系统

  活动2、知识讲解(对应自然与范图,采用分析讲解法,大体掌握物体结构、光线与明暗的关系)学生活动:问答反馈,强化认知

  活动3、步骤推敲(师生同步,步骤探究法,将课本例图部分尝试做素描练习,同步推敲交流)学生活动:绘画探索,启动综合造型能力

  活动4、知行合一(实践探究法,将彩色范图转换为素描作品)学生活动:绘画实践,探究概念,提高综合造型能力

  活动5、认知反馈(展示作品,自评、互评、点评,修整)学生活动:发表经验,内化收益,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目标

  侧重五大调子再现物体结构、明暗的经验发表,鼓励孩子探索的积评价要点

  极性

  专题二

  《五角星》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技能:尝试运用明暗、笔触、线条等手段描绘物体的质感,掌握和提高肌理与质感的表现方法与技巧。

  过程与方法:本单元将通过过程分析法、步骤实践法,使学生获得新颖、有趣的艺术体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本质认识,借助简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造型手法进行表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欣赏方法,发展探索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1、能否判断、描述各种材料表面肌理和质感的特征

  专题问题2、获取大师成功经验,丰富造型语言的认知

  设计

  3、探究恰当的线条、笔触再现物体肌理与质感特征

  4、发表作品,分享自己的体验,交流不足,根据建议进行调整修正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美术教室、相应资料:课件、范图(成品、半成品)、示范工具

  、工具箱(各种材料)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1、触摸游戏(感性了解肌理、质感)学生活动:盲视触摸工具箱内的各种材料,感性认识课题

  活动2、作品讲解(分析讲解法,感知物体表面肌理与粗糙、光滑;柔软、坚硬等不同质感关系)学生活动:问答反馈,强化认知

  活动3、实验感知(拓印纹理清晰的物品)学生活动:拓印

  活动4、再现探索(用规律的笔触再现拓印纹理)学生活动:绘画探索,启动综合造型能力

  活动5、知行合一(实践探究法,将一件纹理清晰的静物创作素描作品)学生活动:绘画探索,发表经验,提高综合造型能力

  活动6、认知反馈(展示作品,自评、互评、点评,修整)学生活动:融合内化,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目标

  侧重纹理、质感探索心得与再现经验的发表,鼓舞孩子学习的探素评价要点

  精神

  专题三

  《静物无声》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技能:基本的素描知识:结构、透视、明暗、肌理、质感、空间等,通过欣赏和实践,掌握和提高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本单元将通过过程分析法、步骤实践法,提高学生对素描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本质认识,借助简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造型手法进行表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欣赏方法,发展探索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1、回顾旧知

  专题问题2、素描绘画的一般程式和基本的造型语言

  设计

  3、进行认知引导下的绘画实践

  4、个体总结,经验内化,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目标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美术教室、相应资料:课件、范图(成品、半成品)、示范工具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1、赏析(复习回顾如何以明暗归纳画面、如何是肌理、质感表现)学生活动:回顾交流

  活动2、步骤引导(结合一组静物,展示四幅步骤图:起稿、上调子、完稿、调整)学生活动:识记绘画流程

  活动3、知识讲解(分析讲解法,大体掌握整体构图、前后虚实空间的关系)学生活动:问答反馈,强化认知

  活动4、知行合一(实践探究法,尝试表现素描作品)学生活动:绘画实践,探究概念,提高综合造型能力

  活动5、步骤推敲(师生同步共同绘画,经验发表法,分享交流构图、空间成功经验,推敲调整画面)学生活动:发表经验,收益提高

  活动6、认知反馈(展示作品,自评、互评、点评,修整)学生活动:融合内化,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目标

  评价要点

  把握虚实空间整体效果进行评价

  初中美术《素描》主题单元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11411字。

篇六: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______,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_______领域。(地位与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关键: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六、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展示活动10分钟。创设情景导入新课: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__。讲授新课教师演示____________精讲演示,直观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练习教师指导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__。展示作业评价交流_________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__。课堂小结拓展提高

  本节学会了什么?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

  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板书设计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黑枪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灵活、应变,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共30课时)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3课时

  第二章探索生命3课时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课时

  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4课时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生物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前提

  2、注重实验引导

  指导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俱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如做“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在不同的季节可以采用不同的绿叶作为材料。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和试剂,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的原因、仪器的功能、试剂的配备等。例如:做“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层析液的配制;以及“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紫色洋葱表皮的选择等等。综上所述,生物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工作总结

  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成才。计算机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职责。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特别是在此期间,我努力地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二、计算机教学工作方面

  1、备课

  2、上课

  三、个人教学业务水平学习方面: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计算机教学工作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以上是本人在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总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我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为目标,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七: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15篇

  初中美术教案1教材分析:

  一张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本课让学生通过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2)难点:

  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学具准备:各色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彩笔,贴纸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导言: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

  设问: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

  以三亚本市东西两河河堤上的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

  (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

  自由回答:三亚河景,椅子,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

  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三亚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

  ⑴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

  ⑵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

  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

  ③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

  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

  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FISH)

  (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

  小结:由一张纸上通

  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

  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三条两条一条

  (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

  (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

  ②足球、逗号、花朵等。

  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

  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舒服、稳定等等

  学生观察课桌椅

  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

  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学生欣赏

  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练习

  以(三亚是我家,“美护”靠大家)为主题

  ①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

  ②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1、2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

  ③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

  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

  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

  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努力。从今后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发现生活中的设计无处不在。

  初中美术教案2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四、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

  六、教学过程:

  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

  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

  画

  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

  力载体。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

  色彩不仅能够真实地

  再现表现对象

  的色彩关系,而且由于色彩所具有

  的感情特征,对于触动人的心理和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

  辽阔超凡。?《千里江山图》后来被当时的宰相

  蔡京收藏,他在上面的提拔记述了

  宋徽宗指点王希孟,收他入翰林书

  画院的经历,王希孟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去世,关于他的史料很少。

  《千里江山图》后在清乾隆年间收

  入宫中,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欣赏

  作品为大青绿设色绢本,间以赭石

  配色。画面色彩匀净明丽,富于装

  饰性。壮丽秀美的山水,仿佛将人

  带入了一个超乎物象之外的精神的世界

  《出水芙蓉图》

  【名称】宋吴炳出水芙蓉图

  【类别】中国古画

  、扇面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欣赏

  作品为了表现荷花“出污泥而

  不染”的纯洁、娇艳的资容与

  品格,分几十次层层渲染进行

  赋色,达到了柔和润泽而又美

  艳动人的艺术境界。

  《干草垛》

  进入90年代,莫奈创作了若干

  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

  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

  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

  作品欣赏

  看似平凡的草垛光彩夺目,与天空

  和远处的树丛交相辉映,构成一曲

  色与光的交响。

  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HeiMatisse,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

  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

  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

  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

  点。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

  我的生活,而它主宰

  我。”

  作品欣赏

  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追求一种简洁明

  快的色彩效果,这幅暖色调为主的作品,明确地表达出了一种温暖、柔和、安适的气氛与情调。

  于非闇(暗)

  于照,画家。生于一八八八,字非

  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山东蓬

  莱人,久居北京。著有《中国画颜

  色的研究》、《我怎样画工笔花鸟

  画》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

  选》、》、《都门钓鱼记》、《都

  门艺菊记》、《

  都门养鸽记》等。

  作品欣赏

  画面以石青为底色来烘托玉兰花各

  黄鹂鸟,强的色彩对比,生动地表

  现出一派晴空万里、鸟语花香的大

  好春光景象。

  初中美术教案3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这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透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那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状况,学会透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透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资料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和理解潜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透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齐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

  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完美时光的回忆,为后应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透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能够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明白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资料和思想,能够透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透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透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完美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透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比较《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透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完美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透过作品之间的比较,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

  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初中美术教案4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获得的情感,用雕塑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制作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雕塑造型方法,体验雕塑创作的乐趣。

  2、引导学生通过雕塑欣赏,讨论了解和认识雕塑的艺术特点。

  3、鼓励学生进行雕塑作品的展示和交流,学会接受和理解他人的艺术作品,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逐步完善最终成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手法表达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1、导入阶段

  A、“艺术手法——雕塑”导入:

  a、有一种艺术手法它用立体的方式表达对形的理解,淳厚、质朴的形象,生动、优美的姿势,有着手捏或斧凿的痕迹表现力……同学们猜猜看它是哪种艺术手法呢?

  b、教师预测:学生能够答出“捏泥”、“浮雕”、“雕刻”,甚至能够非常准确的回答出“雕塑”;如学生回答出现困难,教师提示“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法类别。

  B、“主题——战争”导入:

  a、小时候用橡皮泥捏个小泥人、小动物、小房子……其实啊这就是雕塑语言的表现,老师这里有件雕塑作品,请同学们再猜一下:它表现的是什么?

  b、教师预测:学生能够回答出“像个人、呐喊之类的”,教师适时提示“姿态、情绪、形状等方面”

  C、“课题——沉重的纪念”导入:

  a、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扎金特的作品《被摧毁的城市》,是为了纪念二战中遭受德国法西斯铁蹄蹂躏和屠杀的人民而立的纪念碑。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流血被屠杀被毁灭的例子举不胜举,本节课我们学

  习以雕塑的方式来纪念那一场场战争。

  b、点击幻灯片:雕塑制作篇

  沉重的纪念——战争

  2、欣赏讨论阶段:

  A、讨论导入

  a、近两年来,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战争不断,阿富汗战争、巴以冲突……还有过去一年里是金额瞩目的伊拉克战争,同学们思考一下:究竟战争带来了什么?

  b、教师预测:学生根据原有认识讨论能够答出“痛苦、经济萧条、自然环境恶化、给人民心灵带来创伤、失去生命、失去亲人、流血……

  B、第一阶段欣赏导入:

  a、老师这里有一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真实图片,我们来验证一下。教师点击幻灯片

  b、教师总结:在图片中,我们清晰的看到子弹当作玩具熟睡的幼小孩童、失去亲人悲痛欲绝的伊拉克人民、成排的准备埋葬死去的同胞的墓、失去家园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人们、一个美国大兵面对死去的战友黯然泪下,面对战争他们又将是何感触呢……战争啊!这就是战争!同学们,用你们灵巧的双手来呼唤和平、拒绝战争吧!

  C、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这一环节大概需要五分钟,课前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小组准备陶泥或纸张等雕塑材料)。

  请每个小组围绕“呼唤和平、拒绝战争”的主题,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一下设计方案。

  D、学生初步阐述设计方案:

  (这是一个把学生原有认识反映出来的环节,学生的设计会比较简单,却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也能够很好的投入。)

  教师发问:我听这声音感觉大家已经讨论出结果了,哪一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设计方案?

  教师预测: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会根据和平鸽展开;也可能会导入课题时的雕塑造型启发,表现战争的破坏性……

  E、第二阶段欣赏导入:

  同学们设想的都非常好,许多大师们也用雕塑来表现战争,我们一起来欣赏借鉴一下:

  (教师讲授雕塑制作手法和类别,学生欣赏、思考、借鉴)

  a、这是联合国大厦前的雕塑,制作者戏剧化地在枪管上打了个扣儿,其寓意一目了然,这是通过弯曲的手法,达到雕塑很深的象征性和隐喻性目的。

  b、一只被武装起来的和平鸽。这是一种宣扬和平却诉诸武力战争的行为,是一种虚假的和平。

  c、教师提问:这件雕塑表达什么呢?

  J、教师预测:学生可以从人物的情绪、折断的剑找到痛苦、拼杀、死亡等战争的因素。

  教师总结:夸张拉长的四肢、低垂的头,表现一种消瘦、忧郁的感觉,战争与失去亲人,失去战友、失去安宁这之间似乎是相等的,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造型中的人物似乎在思索这个困惑不解的问题。造型中折断的剑起了点睛之笔,寓意战争的破坏性。

  d、这也是一组隐喻性的雕塑,名为《回家》。战争结束老兵回到家乡,没有士兵的气宇轩昂,满身的疲惫不堪。前方“人”型镂空的造型像是个母体,老兵正在回归他属于的地方。

  e、雕塑中的人物一只手握住长剑,另一只手举着骷髅。战争、武器、死亡似乎是分不开的。

  f、在制作手法上还有一种浮雕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很好的表现场景。

  F、讨论评述:

  a、欣赏完大师们的作品,同学们是不是有多了些更好的创意?请每个小组迅速讨论一下。这个环节需要五分钟。

  b、教师预测学生存在的问题:

  材料特点上:有的小组准备的是陶泥,制作手法单一,可以通过捏、掏、挖、堆等手法;有的小组准备的是卡纸等材料,应跟绘画区分开,可以通过折叠、重叠、压制、弯曲等造型手法。

  表现手法上:空间上的分布应聚散有致,主题应突出。

  3、制作展示阶段:

  A、制作导入:有的同学早已按捺不住雕塑创作的冲动,给同学们一次实现自己创想的机会,现在就开始吧!

  这个环节需要十五分钟。教师根据每组具体情况作辅导。

  B、展示导入:刚才同学们制作得非常认真,成果也非常得显著,谁先上来展示一下呢得作品?

  教师评价或学生互评。

  C、教师总结:这些作品表达了每个同学心里面得愿望,老师也深受感染。这节课同学们制作了这么多好得作品是为什么呢?谁来说一说?通过问题重申本课主题。

  4、课后拓展阶段:

  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本课制作得雕塑作品进一步完善或组织起来在班级间交流展示。

  初中美术教案5背景分析:

  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必须把教育放在政治、经济、科学、哲学的大的文化背景下去思考;如果就教育谈教育,或者说,站在校园内和书斋里谈教育,结论永远是片面的。世界将在瞬息万变之中把我们带入21世纪。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里,全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的信息化、技术的数字化、经济的一体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均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向,也体现了21世纪社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21世纪必将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而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与授人以渔。在21世纪,将要求每个人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和判断力,并具有更强个人责任感,以实现共同的目标。教育必须履行的责任是开发每个人的潜在智能,这些智能包括记忆力、推断力、想象力、体力、审美力、交际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等。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劳作,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育者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便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为刻不容缓了。古人

  云“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故,今日之师者只“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够的还必须要经常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经常讨论发表、质疑提问、相互启示、共同研究。并启发学生去发现、获取、研究及主动地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要求。只有当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候,社会生活中才有平等、民主可谈。否则,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专制与不平等的温床与土壤。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自由的活动,包括脑的活动和手的活动。只要可能,就让学生通过做而学,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在讲到怎样对待学生的兴趣时杜威指出:“兴趣不应予以放任,也不应予以压抑。压抑兴趣等于成人代替儿童,这就减弱了心智的好奇心和机敏性,压抑了创造性,并使兴趣僵化。放任兴趣等于以暂时的东西代替永久的东西。兴趣总是一些隐藏着的能力的信号;重要的事情是发现这种能力。放任兴趣就不能从表面深入下去。它的必然结果是以任性和好奇代替了真正的兴趣。”兴趣与好奇是两个概念,好奇仅仅是人们对眼下事件或问题的一时的关注与好奇,它与人的潜力、智慧的体系没有关系。而兴趣则不然,它是相对稳定的、能体现人的能力倾向、发展倾向的心智特点。兴趣是人格与个性的一种体现。无视或压抑兴趣就是对人格的蔑视,对个性的扭曲。兴趣属于感情、意志、理智的综合产物,压抑兴趣只能使学生失去活力、麻木不仁、奴性十足、虚伪、或者是敌视、对抗,为所欲为。

  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探寻的学习,另一种是被动灌输的学习;即:一种是通过操作、制作而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讲解、记忆而学习;也可以说:一种是为了应用知识而学习(做中学),另一种是为记忆知识而学习。我们所倡导的是前者——“做中学”。

  做中学,是学生在教师设计、指导下展开的它的目的与本质是学习:先确定一个学习目标(奋斗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会有一个或多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这就是为达到目标而追求(奋斗)的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障碍;这就需要学生的创造力、智慧、毅力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去共同完成。用

  清代学者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解释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确定目标);“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苦苦追求和奋斗的过程);“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达到了目标)

  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描述:在美术学科中,尽可能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尽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过程与方法),发展基本的美术素养,尽可能让他们学会学习,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化情境: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注重文化情景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涵义,二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体现为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设计理念:(指导思想):

  教师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模式上等等方面要尽量避免枯燥、繁难;最大程度的发掘教材中的“生动、趣味”,并使学生能“删繁就简”。能做到这样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必需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就在琢磨:旧的教学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代信息社会的学生在“知识爆炸”时代的学习要求。思考如何“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上好课,而“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信息含量大、直观形象,同时具有声、光、电等“冲击力”、的立体教材颇具吸引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于20xx年5月开始着手以新的教育理念,编写了《美术影视广告欣赏与电脑创意画(广告艺术欣赏与POTOSHUP的运用)》、《中国画欣赏》这两课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档);在运用于课堂实验后我发觉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1、因图片量大,学生见多识广,教师举例生动形象、实在详实;改变了以前形象直观的图片少,教师想把某种艺术思想、审美意识“诠释”给学生时苦于找不到合适并且直观准确的图片表达出来。

  2、音画相配,和谐动听;改变了以前教师“独角戏、单音节”的枯燥,而成为音画呼应、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的艺术整体。

  3、多媒体字幕的运用,使“知识点”(板书)清晰、明亮;改变了以前教师板书不清晰、黑板“反光”学生看不清的弊端,提高了学习效率。于是20xx年9月起,我又根据新教材——初中美术(第13、14册等)自编了“美术大家族”、“龙文化与制作”、“色彩的搭配与生活中的运用”、“商品的广告与包装设计”、“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未来的我”、“陶艺与雕塑欣赏”、“中国画欣赏”、“建筑欣赏”、“环境保护影视欣赏”等十多课的多媒体课件。本课为其中之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改变了以往以单纯讲解立体构成知识为主的方法,而是把构成的知识隐含在制作的过程之中。同时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书法、把“纸造型”的知识和方法也融合在这一课中,并结合废弃物的利用采用了课本中的纸杯,以降低难度,增加学生的多选性、参与性使学生对多元文化理解程度逐步加深。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了解龙的来历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引发动手创作的欲望,为上好这一课打好基础,做好前期的准备。

  2、学生的活动,从课本上可以看到学生活动的场景,说明本课在学法上提倡小组集体制作和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制作

  过程,和分组活动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并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应知a、图腾崇拜是龙的起源。b、以龙为形状和图案的装饰品、书法与物品。C、以龙为道具的活动舞龙、赛龙舟等。d、平面与立体e、布局(构图)与构成。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立体构成中的空间是由一个形体同感觉他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根据人的触觉和视觉经验所确定的。

  (2)应会a、对书法的了解(掌握),对中锋、侧锋等行笔笔法的运用;以一个基本(纸杯、圆台型体)为设计元素进行重复的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b·初步了解剪刻、粘的方法。c、掌握龙身起伏变化的切口,方向和剪、刻的方法。d、试用穿、捆、插等方法进行连接。e、夸张变形龙头的制作方法。f、起伏变化的龙身龙尾的制作。g、多种方法把龙头和龙身连接成整体。h、能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本组作品的特点和创新点讲解清楚。i、能够采用最佳的展示方法展示小组的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a,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b、构成他向造型艺术以外的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包括数学、力学、材料学、心理学等。构成教育把有关造型关系以及学生对事物的想象,实现为学习中手脑并用的创造活动。c,设计构成能力的培养。d、动手能力的训练。e、审美能力的提高。f、好的合作精神。g、细致规范的操作。h、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增进团结有利于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i、合理利用废弃物,爱护教室环境的良好品德。J、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k、强调竞争意识、激发创造精神、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l、培养善于向他人学习、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和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通常都是一课一个主题内容;而“新课标”要求学科间的知识相互渗透(课程具综合性),本课就是按这个“初衷”来进行选材、编辑、制作的,让学生通过了解(理解)“龙文化”、能“写龙、制作龙”与熟记“龙”的成语,达到做“龙的传人”,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三、教学的重点:

  调动同学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写龙、做龙的活动中来。

  四、教学的难点:

  如何把平面构图(布局)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与龙字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五、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解决重点的要点:

  ①首先要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鼓励每一个小组争先、争胜、争取班级第一。比那组最快,那组最好,那组最有新意。

  ②组织好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③分组时注意人员搭配,使各组能力基本均衡,保证公平竞争和顺利完成作业。

  2、解决难点的要点:

  ①要鼓励创新,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②多举一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六、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学习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课堂纪律会因分组工作出现不稳定。

  ②因使用工具不当出现墨汁弄到衣服上、划破手或损伤桌面等情况。

  ③讨论之中出现争论,产生不团结。

  ④部分组的同学不能完成任务。

  2、解决出现的问题:

  ①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有秩序的完成工作,这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②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细心操作,注意安全。

  ③可以给同学确定讨论题以保证讨论按计划发展。

  ④对学生采取鼓励的方式讲评,表扬他们在创意、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良好品质以利它们的发展和进步。

  ⑤一定在课前提出要求,以利用废弃物或废旧材料人手。

  七、准备(教具、学具):

  1、《龙文化与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视听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

  3、活动黑板。

  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5、废弃的纸杯、胶卷盒、药盒、易拉罐、刀、剪、糨糊等

  初中美术教案6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图形、文字、符号等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并掌设计标志的方法。

  2、在欣赏、分析、讨论中熟知标志的象征意义,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及表现形式。

  3、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养成热爱艺术,加深对艺术的认知,加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图形、文字、符号等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掌握设计标志的方法。

  难点:设计创新型标志,并熟知标志与图案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多种标志作品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故事导入课堂,讲解外国友人麦克来中国旅游迷路,根据

  旅游团标志成功找到了导游,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和一定内涵的象征符号,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今天让我们一起做一次设计师,一起来设计独具特色的标志吧!

  顺势引出课题——《标志设计》。

  活动二:直观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标志呢?它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为什么这些标志我们都可以一眼识别出来?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见过不同的服装品牌、鞋子品牌的标志,不同餐饮店的标志,比如大家熟悉的“√”耐克,“M”麦当劳。这些标志之所以可以一眼识别出来,是因为都有一个共同特性,非常简洁、易认、一目了然。

  活动三:具体分析

  1、教师播放多幅现代生活标志,引导学生观看,提出问题:这是一组非常复杂的标志图片,谁能将它们进行归纳?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城市、企业、商品、团体、活动、机构等类型的标志,一是交通、安全、场馆、产品使用、质量、操作等类型的公共标志。

  2、教师展示香港回归专用标志、中国文联、世界自然基金会、NBA标志、2022年冬奥会标志图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这些标志都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文字、图形、夸张变形的图案组成的,同时也是标志的表现形式,比如2022年冬奥会标志,运动的人物形象和2022中的第一个数字组成汉字“冬”。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NBA标志图案,提出问题:NBA是我们熟知的符号标志,图案表现了什么内容?NBA的标志是通过什么把篮球运动员突出出来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图案主体是一名篮球队员,他正在侧身控球,人物是白色,背景是运用红、蓝衬托出了人物,也是标志的表现形式之一色彩。

  4、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每一个标志都有它所要传达的信息,比如北京奥申委会徽,同学们想一下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北京奥申委会徽,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征,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五星,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整体形象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以此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5、教师简单示范设计步骤,并归纳为选题、初稿、定稿、着色四大步骤。

  活动四:拓展阶段

  1、课堂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根据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设计一个以“团结”为主题的标志。

  2、展示讲评

  交流想法,师生共同评述赏析作品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与教师总结评价为主,评价标准以以下为准:

  ①是否运用标志的表现形式;

  ②是否符合标志特征。

  3、布置课后作业:

  观察生活中更多标志,并思考这些标志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标志与图案有什么区别。

  初中美术教案7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了解墙壁小装饰的多种表现形式,学会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壁

  饰的设计与制作。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与实际操作,学会墙壁小装饰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注意提升环境的艺术品质,丰富室内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掌握墙壁小装饰的制作方法;【难点】

  结合学过的景物、风景画设计有创意、符合室内环境的墙壁小装饰。

  三、教学方法

  示范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和实践指导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皮革纸、麻线、彩纸、瓦楞纸、海面纸、谷物、秸秆、纽扣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两张图片,一张是只有家具和生活用品的室内空间图,另一张是经过

  装饰的室内空间图,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两幅图片的室内空间有何异同?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进行直观比较并回答,教师小结:装饰对居室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墙壁小装饰则在家

  居装饰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自然地引出课题——《墙壁小装饰》。(二)直观感知

  教师分发多幅不同表现形式的墙壁小装饰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触摸。

  师:这些墙壁小装饰都有什么材料构成?师生共同总结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材料:彩纸、瓦楞纸、海面纸、谷物、秸秆、毛线、纽扣等。

  教师展示由生活中常见的静物、风景、动物等图案进行变形、夸张,而组成的墙壁小装饰,提出问题:从这几幅装饰中,你能看出这是生活中的哪种事物?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小结: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景物,拓展想象力,适当夸张造型和色彩。

  初中美术教案8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的`特点,培养发现、感受、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掌握工艺美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阐述工艺美术的一些基本概念,重在理解它们之间关系,并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工艺美术品。

  课前准备:布置一个工艺美术展览室,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观看录像——发现

  观看工艺美术的录像(有音乐无解说词)后,师:“刚才看到的属于美术的哪一大类?”学:“工艺美术”。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工艺美术的特点》”(多媒体投影屏展示)

  三、学生自学——探索

  师:“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研究是什么?(屏幕展示)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出答案。”学生看书自学后回答:“是实用和美观。”“实用具体指方便、舒适、安全;美观指造型、纹饰、色彩、材质、技艺。”(屏幕展示)师:很对,由于技艺专业知识较强,本课不作研究,今天,我们着重了解美观中的“造型、纹饰、色彩、材质”这四个方面。”

  四、课件、实物展示——感受、探索

  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展示造型、纹饰、色彩、材质的变化,采用

  了动画、3dmax立体造型、360度旋转形式,画面有趣、生动;教师精选实物分别给予说明。学生感受深刻。

  五、参观展览——鉴赏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设计工艺美术品(全班分8小组、4小组设计“文具盒”,另4小组设计“丹阳黄酒酒瓶”,要求符合工艺美术的特点,创意新颖,不能抄袭。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发言,并展示单线勾勒的简易设计图。同学们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览,在鉴赏众多工艺美术品的同时,启发产生了将要设计的工艺品的形状。

  六、小组讨论——创造

  小组在观看展览的基础上,展开热烈的讨论、争论、创造思维不断交流,启发。

  七、大组发言——创造、启迪

  小组代表上讲台发言,谈自己的创意指导思想,谈具体的“造型、纹饰、色彩、材质”的设计,由于同一内容有4个小组发言,大家的创造设想又进一步得到广泛深入的交流。精彩而新颖的设想,巧妙而奇异的构思,不时博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有的代表在发言中说“同组其他人还有更精彩的设想,不能局限于代表发言,而应让他们自由发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八、教师小结——理论、激励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的创造设想可以通过课后书面作业的形式交来。下面我们请大家观看两组工艺美术精品,一组是由我校校友,现深圳大学美术系李亦文主任制作的竹子做的盒、筒、铲等实用工艺,一组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吕存的乱针绣,即正则绣,是美术大师吕凤子传授流传下来的,远看就是一幅油画,近看是用交错的彩线绣出来的,是一种陈设工艺。工艺美术范围很广,凡是以实用或陈设为目的,按照美的原则,设计制作的物质产品都是工艺美术。一件好的工艺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它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希望,并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初中美术教案9课题: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课型: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表现方法

  3、情感目标:在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图案的设计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装点会让生活锦上添花。

  教学重点: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中的二方连续纹样,了解其主要形式,并能独立设计。

  教学难点:图案的排列与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体会

  1.教师出示图片,欣赏讨论(教师课件演示)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图案相互讨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都有美丽的花纹和图案。它们之间组织形式有什么不同?

  2.引入课题:美丽的花纹——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二、理解与探索

  1、要学习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必须先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2、教师进行归纳;它们都有美丽的花纹图案,这些图案在进行不断的重复,并向两边延伸。都由单位纹样组成。得出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定义。提出关键词“单位纹样”。

  3、讲解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平面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种。这两种纹样各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骨法,形成各种组合,这种不同的组合便是图案的构图。

  自由纹样

  平面图案纹样适合纹样单独纹样角隅纹样填充纹样二方连续连续

  纹样

  一、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相对纹样而言的。它且有相对独立性,能单用于装饰。所以单独纹样要求纹样形象要完整。

  单独纹样有自由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填充纹样等几种形式。

  1.自由纹样,是相对于程式严整的纹样而言。它不受外轮廓限制,自由处理外形而单独构成并应用于装饰。

  2.适合纹样,图案适合于一定的轮廓线内而形成的纹样,如适合于方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内

  或花朵形,桃形,扇形、葫芦形等规整的自然形骨。而纹样形态正好与外轮廓相吻合。

  3.角隅纹样,也称“角花”。指在带角的形状中或角隅部分装饰纹样,因纹样大多与“角隅”相适合,故又称角隅纹样。

  4.角隅纹样即可单独一角构成,也可对角、四角或多角构成。其骨式也可分对称式和不对称式(自由式)两种。

  5.填充纹样,指纹样组织虽受外轮廓限制,但又不完全适合的纹样。即适合轮廓内的某一空间,而其它部分作自由处理,有的也可突破部分边线以求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效果。

  二、连续纹样

  老师这里有4副图案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哪种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在进行了单独纹样的讲解之后,作连续图案的知识的学习,将单独纹样图形连续向左右、上下等方向作连续排列,使之成为长条形连续组织图案,连续纹样是相对于单独纹样而言。它是以专门设计的“单独纹(单位纹样)”按一定的格式,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成为无限反复的纹样。

  连续纹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类。

  (一)二方连续纹样

  指以一个单位纹沿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反复排列。沿上下方向称纵式二方连续,沿左右方向称横式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纹样多用于装饰器物的边缘而形成带状,故又称“带状纹样”或“边缘纹样”,它利用纹样的反复节奏取得优美的韵律。另外,作首尾相接棑列的称“环状连续纹样”。

  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八种主要形式

  1.散点式,以一个或几个形象组成的单位纹,以此为基础进行连

  续棑列。是二方连续中最简单的一种。散点式给人端庄大方、简洁朴实之感,但处理不当易松散、呆滞、单调。

  2.接圆式,也称连圆式,是散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以圆形为骨架,作同样大小圆的排列;或作大圆、小圆的排列;或作半圆的排列;或作圆和半圆的间隔排列。要注意圆与圆相接要自然调和,防止由于相互套环刺出现紊乱。

  3.垂直式,纹样的骨式为垂直排列,方向可向上、向下、或上下结合的垂直排列,也可在配置上作疏密变化。这种骨式有安定、肃穆之感。但需防止纹样松散而产生的孤立,缺乏连续感。

  4.波线式,以波线为骨架,作一波线构成,亦可作双波线相重或相交构成。这种骨式构成较为活泼,运动感强。但需注意骨架的韵律不要中断,前后纹样要有连贯性。

  5.折线式,以折线为骨架,其构成同波线式。这种骨式既具运动感,又刚劲有力。

  6.斜线式,以斜线为骨架,依据倾斜线或倾斜的区域划面,连接单位

  纹样进行倾斜式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运动感较强,富有变化。

  7.回旋式,以旋涡线为骨架,进行单位纹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活泼、柔美,具有动感。

  8.结合式,应用以上两种或多种骨式结合组成。结合式可产生丰富的构成效果。但需注意所选骨式还宜过多,同时注意不同骨式间的相互协调,避免失去连续性。

  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是连续性强,有韵律感。单位纹不要过多或

  过于复杂,一个简单的单位纹,通过反复就会变得丰满,还可利用单位纹的方向变化,构成很多变化格式的连续纹样。

  (二)四方连续

  指一个单位纹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四方连续可用于花布锦缎、壁纸、商品装潢等的设计。

  三、小结

  图案纹样的二大类组织形式,它们分别有四种和八种主要形式。

  四、作业

  1、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心体验,去发现、创造更多的美。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去校园找一找各种图案,并画出它们的骨式,写出其组织形式。

  初中美术教案10单元总目标:

  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④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

  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⑤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课后拓展

  (1)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2)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初中美术教案11课型:综合课

  授课教师:洪英华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和手工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纸盒包装的形式、作用、特点和要求。

  2、学习绘制和装饰纸盒的方法,提高设计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盒面的装饰和配色。

  2、难点:纸盒的结构设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各种结构的纸盒包装设计样品、素描纸、浆糊、剪刀、尺、水彩颜色等。

  2、学具:素描纸、尺、圆规、塑料水彩笔、水彩颜色等。

  四、教学步骤

  本课按排为二节课,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纸盒包装的作用

  、特点和形式。并要求学生在纸盒展开图上构思盒面装饰的铅笔稿。

  第二课时讲解盒配色特点和涂色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纸盒面的配色,并完成作业。

  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按定情绪。

  二、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一)包装设计的作用:同学们,当你们走进商店购物时,你一定会被那设计精巧的包装所吸引。的确,好的包装设计能吸引购买者的注意,能传达商品信息激发产品的销路。特别是当今,由于生产力

  的发展,商品在销售市场中引起了激烈的竞争。因此,包装的外形能否直接抓住顾客的注意力,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量。

  (二)包装设计的特点:商品的“外衣”就是设计家为它设计的“商品包装”,一个好的包装具有哪些特点呢?1、包装既能保护商品,便于储藏、运输、携带,也能美化生活。例如:课本范图-----“毛巾包装”既方便携带,又美观精致。“火锅包装”

  便于开启。

  2、鲜明地标明商标的名称、其形状易读、易辨、易记。例如:课本“电子系列包装”、石英电子钟商标的名称简易、明确,封面构图易辨,购买者一看便知道是“钟”的包装。

  3、包装的外观造型要具有独特的风格,使购物者有新鲜感。例如:课本“糖果包装”和“食品包装”。

  4、与同类商品在市场上竞争时,具有比较鲜明的识别标志具有独特的风格。

  5、能刺激购买者的购买欲。

  6、色彩的处理要与商品的品质、类别、分量互相配合,达到统一与调和的效果。

  (三)包装设计的形式:商品包装的形式

  很多,有纸袋、纸贴等。其中以纸盒最为普及。纸盒设计分为结构设计和装潢设计,两者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艺术效果。

  1、结构设计:常见的纸盒在结构形式上,大致分为:六面体、圆柱体和多面体数种。其中以六面体形式的纸盒应用最多。

  2、装潢设计:文字、图形、标志、色彩是装潢设计中的四大形式要素。

  a.盒面装饰一般以文字为主,纹样为辅,两者互相结合。我们应掌握好各种字体的写法,字体要书写得正确美观。文字既可作设计标志用,也可作说明用。甚至在一件包装设计中完全用文字表现,也能朴素无华地突出重点。

  b.纸盒装饰的图形要和商品内容一致,发挥摄影、抽象造型、装饰纹样、结构设计等手段,也可用绘画方法表现。中国的包装应该体现中国的民族色、地方物色,如用中国画,中国书法,使我们

  的包装设计具有民族风格。

  c.标志的设计既要使人有记忆感,容易辨认,容易记住,还要有联系感,商标与产品之间要有联系,使人看后产生联想。

  d.在现代消费市场上,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效果,具有提高商品销

  路的决定作用。因此,盒面装饰应色调统一明快,引人注意。成功的色彩应用,能给消费者留下极深的第一视觉印象,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四)纸盒包装设计的步骤:1、首先要确定纸盒的造型和展开图。

  2、确定哪个面是主要的,哪个面最易被观众注意;哪个面是次要的;哪个面是装饰;哪个面不要装饰。

  3、画铅笔稿。先画主要部分的装饰,纹样要简练、切题,文字要明确、清楚,安与纹样应取得平衡呼应,并注意到它们的比例和位置。其它像厂名、文字说明等,可按排在其他几个面上。

  (五)构思设计纸盒包装:要求学生设计一只简单的纸盒,并在纸盒展开图上画盒

  面的铅笔稿,要求盒面造型新颖、大方、文字

  和纹样要美观、醒目、内容、形式不限。(六)课堂小结:教师巡堂指导并讲评小结,指出学生在构图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表扬优秀作业。

  初中美术教案12一、教材分析

  《触摸美丽》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整套教材中与八年级下册《五角星》知识的内在联系最为密切,两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学单元《触摸美丽》,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学侧重。如果说《五角星》定位重点更多在画出肌理与质感,那么,《触摸美丽》的定位重点更多在于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表现的技巧。把握这个基本定位是处理好这两课教学的关键,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觉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念。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4课

  触摸美丽

  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指导学生制作装饰作品,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材从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展现了各种材料的图片,如金属、木材、毛绒、石头、牛仔布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特性与美感(如纤维材料柔软温馨,木质材料自然质朴,石质材料坚硬冷漠等等)。并呈现了不同材质运用于装饰画中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装饰作品中的材料美,感受不同材料表现的不同视觉美感。通过运用不同材质改画与制作装饰作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关注材质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边角余料“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各种材质的图片、各种材质制作的装饰作品、材料加工与处理的图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等。并且选择具象绘画与依此改制成的装饰作品进行对比呈现,启迪学生的思维。

  作业的设定范围较为宽泛,只强调以某种材料为主并辅以其他材料合作完成装饰作品,表现形式、加工方法等均不限。教材中呈现了各种技巧与形式的装饰作品作为练习参照。

  “活动一”通过把一幅绘画作品改造成为一件装饰作品的活动,依托一定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基础,加深学生对材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利用材质加工处理,进行视觉表现的能力。

  “活动二”在相对限制材料种类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件装饰作品的造型设计与加工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是否关注材质、感受材质美感的评价要求,并且提出了以表格打“√”的形式,从作品的选材、色彩、构图、风格等诸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另外,将能否与他人友好交流并合作完成练习也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资料库”中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各种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介绍了装饰画的特点。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有关材质在生活用品中运用,在建筑物与室内装饰中运用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拓展美的视野。

  二、教学目标

  *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思路

  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身边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和制作装饰作品的主要工具,具体参见教材p15制作工具提示图。

  初中美术教案13一、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响》

  《光影的交响》是素描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一切物体在光源照射下都会产生特定的光影效果。明暗表现技巧是表现空间光影效果的一种《光影的交响》绘画技巧。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

  本课《光影的交响》的重点落实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技巧,表现景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本课所指的明暗效果是特定光源照射在景物上的光影变化,与小学阶段利用黑白灰制造一定的立体效果具有本质的区别。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

  光影的交响

  传统明暗表现的教学以简单石膏几何体的绘制入手,这种方式对于立志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是积极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但是对于大多数没有美术专业发展兴趣的学生来讲,就会容易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

  光影的交响

  教材试图通过强调风景画中明暗运用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对绘画明暗技巧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明暗造型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较为简化的明暗技巧练习方式,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简单的明暗造型技巧的同时,进行情感表现的尝试。

  “利用摄影作品尝试明暗造型的简化处理”——“利用绘画作品理解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利用临摹图片或写生练习加深对明暗技巧运用的体会”是本课编写的一条基本逻辑线索。

  教材试图以优秀摄影作品导入,再过渡到绘画作品,配合教学图

  例解析作为教材主体内容。从情意的角度考虑,结合学生喜爱的摄影、绘画作品进行明暗造型技巧的教学,相比传统素描教学中常用的那些简单但却显得有些枯燥无味的几何形体,直接从作品入手更易于使初二的学生对明暗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兴趣;从教学操作的流程考虑,先从对生活的视觉直观感受起,再进入明暗造型技巧的认知及艺术表现的学习,更符合教材知识学习的梯度安排;从学生练习难度的角度考虑,结合作品解析图例的学习,易于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作品迅速进入到观察、分析及模仿表现阶段;从教材体系安排的角度考虑,安排明暗造型的学习内容,直接为本册的色彩学习单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

  教材的三个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明暗造型相互关联的几个角度与层次。

  “活动一”立足于让学生尽快能够利用简化的明暗关系尝试明暗造型的方法,体验明暗造型的基本技巧。

  “活动二”在进一步分析画面明暗与空间处理安排技巧的同时,让学生尝试体验明暗造型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活动三”在巩固前面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强调不同绘画工具与表现技巧的尝试,更加突出画面的空间表现及明暗处理。

  “资料库”补充了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利用明暗进行艺术表现的语言。

  “学习大空间”吸收了传统明暗造型技巧学习的主要途径,提出借助几何形体对明暗规律进行进一步理解与研究。在学生对明暗运用与表现具有一定理解与兴趣的基础上,此种方法仍是积极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

  针对现代社会电脑的日益普及,教材建议学生收集并利用常见的看图软件,把彩色图片转化成明暗效果。这既是一种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引入可以直接利用的方法,也是学生课外加深体会明暗造型处理及表现技巧的有效渠道。

  二、教学目标

  *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三、教学思路

  传统的明暗教学侧重从直接传授明暗造型技巧入手,忽视了学生日常积累的审美经验及生活经历,忽视了学生理性思维的迅速发展及分析能力的迅速提高,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更多考虑了练习方式、内容的灵活安排。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收集自己喜爱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同时安排学生尝试采用尽量简洁的表达方式,把画面的明暗色块进行归纳并用小图稿表现出来,成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的可靠依据。

  本课的课堂教学可从教师展示自己选择的优秀摄影或美术作品入手,借助电脑图形软件及演示媒体,配合展示对应明暗转化并进行归纳处理的效果图例,直接从艺术作品的角度加强学生对明暗造型运用及转化的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明暗造型之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展示学生课外收集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提倡先让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然后教师及时归纳总结的方式,以此促进学生更为直接并理性地观察,积极主动总结明暗造型的基本规律,尽快拉近“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通过针对明暗整理及表现、画面均衡及构图的探讨后,教师可以安排每个学习小组进入“活动一”的练习内容,学生利用自己及学习小组内的图片资料,作几幅能够体现画面基本明暗关系的小图稿。

  接下来,通过优秀绘画作品分析明暗处理技巧时,为加深体验画面明暗安排的均衡与节奏变化,可以着重利用图片直观对比、类比的教学方法展示相关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明暗造型处理与画面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可以借助明暗的转化及简化处理的不同效果图例,帮助学生体验同一艺术作品不同明暗选择、处理后对应的情感差异。

  此时,教学中可以考虑安排师生结合画面明暗处理与情感的关系,借助实物投影仪,共同对应评析一些学生前面完成的明暗处理小图稿,往往可以使教学达到贴切生动、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活动二”中,可以在教材基础上添加一些相关练习内容,尝试在作品临摹的时候,有意改变一下原作局部的明暗处理。比如说:改变背景色的明暗,改变前景、中景或远景的明暗,改变局部某个形体的明暗等。这样,教学中分析作品的方法可以及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加深了学生对于明暗表现的审美体验。

  最后展示学生作业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建议借助同学互评的方式来检测教学效果。教师侧重对整个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在“活动三”中,教师可以利用作业效果直观对比的方法,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明暗塑造空间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在自己的默写或写生作业中体现一定的立体空间感。

  四、教学选择

  利用电脑图形软件技术进行方便的图片黑白处理,可以直观展示色彩对比效果与单纯光影对比效果艺术感受的差异。

  如果教师有着较好的音乐素质,可以尝试借鉴《与米罗游戏》参考教案中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对比或者类比凸现景物明暗变化的节奏、起伏、强弱等方面与音乐的通感,帮助学生运用音乐的感受来加深理解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中明暗变化的美,也能积极呼应“光影的交响”的标题含义。

  在没有电脑及媒体支持的地区,教学中可以直接从一幅范画的明暗整理入手,帮助学生初步获得整体观察及表现的能力。通过先学生试画,再教师分析作业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利用明暗整理的方法整理图片的兴致。然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进行明暗整理的深化,侧重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与基本的表现能力。

  然后,教师可以积极引导教学升华到情感主题的层面上来。通过对比及类比的方式,借助学生收集的图片及学生绘制的作业,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明暗处理及表现与特定艺术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建议

  建议在班组教学中以四人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明确提出以小组整体学习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强化团队的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养成相互探讨、协作的精神。教师应积极提倡并引导每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并积极提出富于引导性的参考意见。教师应重点指出大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时应当注意的要点,肯定班级优秀学习小组的学习成绩,积极鼓励暂时落后的学习小组。原则上教师不要指责暂时没有达到班级整体学习要求的学习小组及学生个体,尝试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期待。

  明暗造型在中学阶段是一个学生特别容易“眼高手低”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材意图,有意分解知识内容,对应安排阶段性的随堂练习,加强练习中及时的学习引导。教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随堂练习情况,在巩固的基础上,再融入新的相关知识,提出新的学习要求。教学通过添加形式的阶段性练习,可以让更多学生获得阶段性成功的体验,增强深入学习的信心。

  根据学生的教学环境及课时安排等差异,“活动三”写生作业的范围允许适当的调整。但教师仍然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户外景物写生的简化练习。

  如果教师比较熟悉电脑图形软件的使用,教学中演示设备支持允许,还可以直接把学生自己选择的优美图片转化成黑白效果,通过对比加强学生对作品明暗之美的艺术感受。

  初中美术教案14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人美课标版第六课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学习人美课标版纸雕塑的基本原理与构成立体的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具有三度空间的纸雕塑作品。通过设计与制作纸雕塑作品,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人美课标版第六课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2.人美课标版纸雕塑隐性内容与目标:关注现代生活中的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对形象的艺术概况力,锻炼立体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形成纸立体的多种构成方法。组合法、折叠法等。

  教学难点:纸雕塑的设计。造型构思、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美术教材14册中第6节《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一直是学生最喜欢做的课程。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是比较结合实际生活的课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地观察城市中的现代雕塑,都可以找到现代雕塑与之雕塑的切入点,使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和发挥,同时结合校园的环境自行设计校园环境雕塑。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自己要学会做纸雕塑,做出的纸雕塑最好能与学生最熟悉的现代雕塑相吻合,可结合环境雕塑,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欣赏书上的示范作品与学生作业,了解纸构成的基本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看看这些雕塑作品可放在什么环境下更有意境。

  1、导入课题:

  可参照纸浮雕的导入法,出示城市现代雕塑与纸雕塑图片,进行对比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2分钟)

  2、技法讲解:

  (1)组合法:

  教师演示——马的制作(可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5分钟)

  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采用了折、弯曲、切、挖?

  学生答:马身、马腿、马尾都采用了折、弯曲,马脖子、马头采用切、挖,折、曲手法。

  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是点、哪些部位是面、哪些部位是线?

  学生答:马尾、马鬃是线,马尾部的圈、马的眼睛、嘴是点,其它的是面。

  教师演示组合的顺序。

  教师总结:造型特点:造型富有扩张力。点线面的组合相得益彰。整体效果强烈,比较适合作为环境雕塑。

  技法的应用:马的前后两个原形,既表现了马强壮的体形,也增加了造型的重量感。尾巴体现了线与点的巧妙组合,富有韵律感。马头主要表现眼睛与鼻孔,省略了其他部分,造型概括简练。(3分钟)

  (2)折叠法:

  教师演示——鹰的制作(可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4分钟)

  教师设问: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学生答:采用了切、挖、卷曲、折叠法。

  教师总结

  造型特点:用简练的手法表现了鹰的气势。运用了折纸的方法,造型在具象的表现中体现出抽象的意味。

  技法的运用:用一张开数纸对折,按图纸剪折。按此方法还可以创造很多动物造型。(1分钟)

  教学评价

  1.评价点

  (1)是否理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

  (2)是否基本掌握了纸立体的构成方法,能否利用构成因素设计制作一个有三度空间的富有情趣的纸雕塑作品。

  (3)是否通过纸雕塑的制作,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2.评价方法

  (1)看同学能否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作业中体现概括与装饰的特点。

  (2)看作业是否具有立体感。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即使制作技法比较幼稚,只要体现了纸的立体造型、有创意都应鼓励。

  (3)看学生在制作中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在研讨中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能说出自己的创意。

  学生可按下表内容评价自己的作品、初中美术教案15学科:

  初二美术(苏教版)第三册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课业类型:

  工艺设计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材分析:

  初二美术教学中的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教学,属于工艺设计课,它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和构成形式,构造成具有装饰美的画面。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遍及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学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将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平面构成中基本形的构成是教学重点,如何分解与组合基本形是本课教学难点。《基本形的构成》是平面构成教学的第一课,它知识点多、抽象性高、课堂演示难度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电脑多媒体清晰可变化的图片,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创造能力。

  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平面构成实际是点、线、面的构成,关于点、线、面的特性,学生在已往的图案

  学习中已有所知,而图案的形式美的法则: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律动等

  同样适合于平面构成;初二学生在数学上,对几何图形已经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也有

  利于本课教学的进行。

  教学目的:1、情意领域:通过平面构成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培养

  新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情趣;

  2、认知领域:通过教与学,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初步认识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掌握基本形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方法。

  3、操作领域:通过基本形构成的学习,培养发散性思维,完成有个性的矩形分解组合练习。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即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教学难点:基本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采用演示法、讲述法、观察法、练习法相结合的综合教法。借助电脑多媒体可达到清晰、高质量的画面效果。使抽象的形态直观化,形象化,直接被学生所接受。

  教学准备:教师:电脑多媒体课件、部分以前学生的平面构成图片、分解的圆形、长方形纸片;学生:双面彩色纸、剪刀、胶水、作业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图见附图

  板书设计: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教学反馈:本课教学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平面构成图片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教师自制几何形图片的变化组合,让学生很直观地就理解了基本形的构成方法并出色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开发;电脑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媒体,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直观的平面构成图片和基本形演变的过程,让本课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八: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案设计

  【篇一:初中美术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课题:捏塑造型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就是为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多欣赏优秀作品,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时机,在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捏塑造型的乐趣〔设计与生活〕》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本课突出介绍了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还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寻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的了解,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况以外,还更加让学生能贴近生活、学生能更好增进对雕塑的兴趣。

  2.学生能在近似于玩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自由创造的无穷乐趣,在愉快的玩耍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2.通过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增进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不同艺术类别的比较,使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难点: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

  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1〕.由图片导入新课。由泥塑图片《大阿福》引入。

  〔2〕.讲解新课〔教师活动〕

  1.什么是泥塑?

  2.我国五大雕塑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3.泥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应是怎样的?

  4.欣赏并讲解民间彩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的制作过程.

  5.欣赏并讲解现代泥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作品。

  6.让学生自己学会动手制作泥塑?

  7.选出学生中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一起欣赏。

  学生注意力集中。

  〔预设学生行为〕

  1.学生通过看书从课方中找出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起欣赏泥塑作品,说说作品美的妙处。

  3.能学生区分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

  4.在欣赏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已归纳、概括、合作。

  5.学生本人动手制作泥塑。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6.学生兴趣高

  〔设计意图〕

  1.通过对本课的理解更加能清楚地知道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目标。

  3.在欣赏民间彩塑的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更加增强对其它艺术的学习兴趣。

  6.提高作品效率。

  〔3〕.小结,讲评

  〔六〕、板书设计

  1.泥塑的含义、分布、特点、制作方法。

  2.我国五大传统雕塑:陶、木、石、铜、泥。

  3.欣赏民间彩塑作品。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

  2.分组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选出你认为最好的作品,说说理由。

  3.请学生本人介绍自己在制作泥塑过程和感受。

  4.针对学生的作品做一个等级评定并给学生提出好的建议。

  〔八〕、教学反思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我的教学设计表达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图片展示、现场示范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直观欣赏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及泥塑的制作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一般性规律,进而提高作业效率。并且我对本课讲解较为详细,学生都能掌握泥塑的基本知识,也都能在欣赏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过程中做到认真并积极地参与讨论,学生学习了本节后能够用文字形式表达出自己对雕塑艺术的了解和感受。本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但我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和实物并进行现场演示,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篇二: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

  第

  一

  课美

  术

  概

  说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假设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

  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比照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比照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

  、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第二课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1、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4、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假设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板书:视觉形象的分类〔约23分钟〕

  尽管视觉形象复杂多变、丰富纷呈,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形和人工形。由自然力造成的,叫自然形〔如山石、河岸、动植物等〕,人类出于某种目的造成的形,叫人工形〔如产品、工具等〕人工形中以表达思想观念和审美感受为目的的,叫艺术形〔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

  板书:自然形

  人工形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饮水的熊》作者在创作中,用造型的基本法则之一即对称手法,巧妙地表现了饮水的熊和它的倒影,且将石质材料打磨光洁,以表现小熊的可爱和水的清盈感。

  《怀抱》以金属材料制作的富有动感的造型表现了母子欢快的神情。《母子》则用概括的手法打磨光洁的木质,表现丰润的母子形象,摇篮式的造型,激起了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板书:造型要素:〔约18分钟〕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参看课本p4生活中的点和表现点的节秦的绘画〕。图①中,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外表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参看p4生活中的体块〕。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衬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参见p4大自然中的光与色〕。色彩的正

  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

  质地:指物体外表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参看p4《雕塑》的质地〕《雕塑》用粗扩的石质表现男性皮肤的质感。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6、总结和布置下一课时内容〔约2分钟〕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2、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3、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见《苹果树》之

  二、《小提琴手》〕。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见《苹果树》之三、《人物》〕。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见《即兴》、《岩石间的小镇》〕

  第三课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1课时〕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课型:单一课

  【篇三:初中美术兴趣活动小组素描教案】

  第一课:素描慨述

  教学目的:了解素描的慨念,素描的含义、功能,学习素描的基本用具。

  重点难点:理解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教学内容:

  一、素描的定义

  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

  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素描”单从字义上理解是“朴素的描写”,从所用的工具上讲是指单色绘画。它是一种以单色为主的表达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绘画形式,其形式、品类的简繁与粗精有程度的不同。虽然美术包涵的专业很多,素描乃是各个专业的共同基础课〔或者说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现代造型艺术入门,都须经过严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它包括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诸形式要素和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实践和认识。

  就绘画创作而言,素描是绘画的开始,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前过程。画家从创作构思到构图落幅,用单色画稿子,寻找比例关系和明暗层次等属于素描的范畴。

  二、素描的分类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按研究对象来划分可分为:研究性素描、表性性素描、速写;按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结构素描、写实素描。其中设计素描与素描创作都是在写实素描〔也称光影素描〕的基础上延伸与发展的。

  ①研究性素描:一般指素描习作。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物象进行较深入细致的全面研究,以到达充分地理解对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把握,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自然规律和塑造物象的能力。

  ②表性性素描:这是在充分理解物象的基础上主观性表现物象的一种素描形式。大多数应用于创作阶段

  ③速

  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洁概括的手法捕捉变动易失的对象的一种素描表现形式。速写可以为习作速写和创作性速写,也包括为创作收集素才的速写。

  本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向为写实素描〔光影素描〕的写生,即基本造型方法。

  三、素描的工具与材料

  绘画创作,除了不断在表现上寻求突破外,理解与掌握材料工具的特性,亦不容轻忽。因此,有效的掌握材料工具,才能确保创作意念的自由表达,使笔能随意转,游刃而有余。否则意到笔不到,创作的意念只会平白的消耗在材料的克服上,即使有再好的构思,再强烈的表现,亦是胎死腹中。

  工具材料对素描而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不必过於拘泥,只要能符合素描学习的要求与效果,任何材料皆可运用。

  是素描练习上最常用的表现笔材。目前市面上的铅笔款式相当多,有木质铅笔、工程用自动铅笔、全铅笔、扁铅笔等,不一而足。款式不同是为了配合不同的需求,其所含笔心部份则大致雷同。笔心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是由石墨与胶质混制而成,二者的混合比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软硬度。通常在铅笔末端,都会以[b](black)及[h](hard)的号数标明其软硬度。h的号数愈高,笔心愈硬愈淡,适合精密描绘。b的号数

  愈高,笔心则愈软愈黑,较适合素描练习使用,其中2b——6b最常使用。而介於二者之间的[hb],因笔心软硬适中,多用於笔记书写。

  2.炭笔

  炭笔种类繁多,除了木炭条外,更有以炭粉加胶混制成的各类炭精笔,由於炭笔可表现出较铅笔更深的暗色调,又易於大面积涂抹,故常作为素描练习的重要笔材。

  〔1〕木炭条

  多以柳树、樱桃等新枝烧制而成,由於采集及烧制不易,故价格较为昂贵。

  选择时以质地匀细、平直节少为佳。木炭条亦有粗细软硬之分,可依个人所需多加尝试

  木炭条色黑质松,能快速且大面积的涂擦揩拭,适合大画面整体明暗之调整。不过因炭粉的附著力较差,完成品必须及时喷上一层固定喷胶,否则炭色极易浑浊脱落。

  〔2〕炭精笔、炭精条

  皆为炭粉加胶合剂混制而成,故附著力较强,也就是较不易修改。除了黑色外,尚有白、黑褐、红褐等色制品,常用於速写。粉质的炭精笔性质类近於硬粉彩,故亦可作为粉彩画起稿施底之用。腊质炭精笔,附著力更强,涂抹更不易,画面易有乾涩之感,使用时得事先留意。

  3.色粉笔、赭红色粉笔与粉彩笔

  4.橡皮擦、可塑性橡皮

  5.纸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素描用纸,限制不多,各类纸张,如描图纸、宣纸、水彩纸、光面纸及各色粉彩纸,甚至纸张以外的材质皆可尝试。可依据使用的笔材及作者对材料特性的要求作为选择的依据。素描专用纸,因是棉浆制成,较木浆制纸具较长的纤维,纸质结实强韧,耐擦拭,不易起毛,且纸纹稍粗,使炭色容易附著,涂抹均匀,反而是初学者最正确的选择。

  7.素描固画液。主要由松脂混合酒精及其他溶剂制成,除固定画面上之木炭粉外,亦可保护纸面,使之不易受到沾污。假设使用铅笔或炭精笔完成之作品,虽其附著力较强,但最好也能喷上一层固定胶保护画面。

  第二课:素描基本技法与表现方法

  教学目的:学习素描的基本技法,理解素描的明暗与结构,掌握三大面五层调子。

  重点难点:理解明暗及表现方法。

  技法是绘画的基础性工作,由於各种技法的综合应用,组合出画面上的形、色,并赋予一幅作品某种意义与生命;因此,在从事铅笔画的创作之前,对铅笔画的技法必须先有基本认识。

  基本技法注重用笔的方法,依笔触形状(线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直线笔触:

  用笔时线条刻意画直,即成直线笔触。直线笔触排列整齐时,会给人一种清爽整齐的感觉,但易流於呆板,因此可适度调整线条的方向变化,以增加活泼感,却也不可过度,以免显得杂乱无章。

  长三角形笔触:

  下笔时力量先重渐轻或先轻渐重,都能画出细长的三角形笔触,长三角形笔触和直线笔触类似,但本身多了渐次的变化;因此,当长三角形笔触规则排列时,便能产生色彩渐变的渐层效果。

  曲线笔触: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将线条弯曲即成曲线笔触。曲线具有优美、柔软的特性,比直线难控制,因此要多作练习,直到各种转折极为顺畅,才能表现曲线之美。

  不规则笔触:

  任意用笔涂画,即成不规则笔触。不规则笔触的应用,能增加画面的变化,使人感觉生动活泼,但也易陷入杂乱无章。

  点状笔触:

  利用笔尖敲点纸面,即形成点状笔触。描绘时,刻意变化用力的方向,便能产生不同形状的点状笔触;如圆形、小三角形等等,适合琐碎复杂的物体描绘。

  连续笔触:

  连续笔触是指以笔快速地来回绘出直线或曲线线条的笔法,由於快速来回移动,故能很快地绘出一个色面,但是较难控制线条的形状及色面的范围。

  2.特殊技法

  特殊技法除了铅笔之外,尚必须使用其他的辅助工具;有的是以其他工具为主,铅笔为辅;有的是以铅笔为主,其他工具为辅,或者两者相辅相成。总之,在此类技法中,其他工具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练习时,其他辅助工具的合?使用是不可少的。以下就依使用工具与技法运作之不同,加以分类:

  纸纹的应用:

  作画时,纸张的选择,可使画面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选用粗糙的纸,便可轻易作出粗糙的质感;平滑的纸则有助於笔粉的平均涂布,以增加画面的光滑感。这些都是纸纹所产生的辅助效果。

  橡皮的应用:

  橡皮除了可擦去画错的部份之外,也可作为画具使用,例如:将硬橡皮削成尖棒状,或将软橡皮捏成尖细状,便可擦出细长竹线条: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此外,以橡皮(软硬皆可),轻压画面,便能产生如白云状的白色色块。只要画者肯花心思去想,橡皮定能配合个人的意思,做出所期望的效果。

  擦抹技法:

  擦抹技法是在画好的笔触上,以布、纸、纸笔或手指摩擦压抹的技法。由於布、纸、手指等所产生的推压作用,使铅笔粉的涂布极为平均。而到达减弱笔触痕迹。柔和调子的功能。其中布与纸适合擦抹大面积的画面;纸笔由於具有类似铅笔的尖头,适合用来擦抹小面积的画面;至於手指及橡皮的擦抹效果就显得较差,因为手的汗渍容易影响画面的效果,橡皮则很容易将笔触擦去。

  水彩颜料的辅助应用:在已完成的铅笔画上,可涂抹一层淡淡的水彩,如此不但能保有原来的铅笔色调及笔触趣味。更能增添画面的色彩变化。使作品的表现更丰富。加水彩时,应防止过浓、过深的颜色。否则易将原稿的铅笔笔触盖掉;也不可用水彩笔作多次涂抹,以免色彩灰涩,笔触模糊。

  熟练的铅笔技法应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基本技法可谓为铅笔画法入门,熟悉各类作法与应用,对於往后笔法的丰富化有莫大帮助;加上特殊技法的磨练。必能使画者迈向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界。

  二、明暗与结构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即以严谨的态度,将解剖与透视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人体骨骼与肌肉结构的精练表现,到了十七世纪,才逐渐重视明暗的表现力,徐悲鸿先生便曾指出:在林布兰之前,作品都按肌肉外型来画,林布兰之后才用明暗分面法,这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画家观察客观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暗法在表现上更为有力,这种素描对油画最有益,加上十九世纪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提倡,因此,注重内在结构坚实表现的结构画法,便逐渐为外表光鲜的明暗画法所取代。

  明暗与结构是体积表现的两大基础,二者关系密切,互为表里。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何谓明暗素描与结构素描,事实上两者皆须借助明暗的提示,并以结构面的方式加以理解。明暗素描以明暗为主,利用结构外表的明暗变化进行素描。而结构素描则是以结构为主,明暗为辅进行素描,且多以线的概念加以表现。两者的差异在於明暗素描是外表的,多变的,受光线左右,而结构素描则是从本质出发,是内在的,较稳定结实且较不受光线左右。

  在素描的实际进行上,光影素描通常以感性出发,先掌握大体的造形及调子,再经由分析深入刻画细部,最后进行整体调整而完成画面。但结构素描的训练方式,则是由内而外的理性观察,再加以表现;

  三、三面五调

  三面:明面、灰面、暗面

  五调:高光、半明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2.半明部:亦为受光面部份,高光以外之结构面,因光线进行角度的关系,单位面积反射至眼睛的光量,则依其角度变化而逐渐减弱,在结构体的明暗上呈现较灰的调子。

  3.明暗交界线: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交界处,由於此处结构面与光线进行方向平行,单位面积的受光量几近於无,而且所受的反光量亦最少,因此在结构体中呈现最暗的调子。

  4.反光:受光面的明暗变化,受光源进行的方向所影响。而背光面则正好相反,其结构面的明暗变化,是受到反射光的影响,反光程度的强弱,会因光源强弱及反射物体结构面的方向、距离及材质的影响,光源愈强,反光愈强。也可以说,反光是背光面的光源,只是反光的来源通常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受光面的光源较为单一化,而反光则会因物体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有所变化。理论上,背光部份的明暗变化,一如受光面,不同的结构面,单位面积所受的反光程度不同,所呈现的调子,会因结构面的方向与反光进行的角度产生变化。在画面表现上,由於反光不似光源强,故多呈现灰色调子。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5.投影:光源投射於结构体上,产生了受光面与背光面,而光源的进行受到结构体的阻隔,会在另一个结构体上产生投影。我们通常把物体的背光面称为阴,而投射在另一结构体所产生的投影称为影,即所谓的物体的阴影。投影的明暗调子,要根据投影部份的结构面材质而定。通常在写生练习中所观察到的投影,会受环境光线的影响,愈接近结构体的投影调子较暗,边缘线较清晰,愈远则较淡较模糊,这是因为一般的室内写生,光源较不统一,且容易受到周围各种反光的影响。

  任何结构体在受光的情况下,由於结构面与光源的方向关系,基本上皆会产生以

  上五种明暗调子。五大调除了可以表现光线感外,更因不同方向的结构面会有不同的明暗变化,素描上便是利用这种方向面的明暗变化,暗示出结构体的体积感。

  第三课:素描——长方体临摹

  教学内容:长方体素描临摹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造型个性、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

  重点:物体的形状个性、结构、透视

  难点:物体的分面、透视

  教学准备:长方体素描视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

  二、讲授新课

  1.观看长方体素描视频。

  2、长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长方体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长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教师示范

  位置的选择和作画姿势正确的写生姿势、有助于整体观察和表现方法的运用。在绘画时身体应与画板相距一臂左右。画板放在大腿上也可以。画者与写生对象之间的最正确距离,通常是对象高度或宽度的3倍到5倍之间,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绘画技能的提高。

  4、握笔方法

  握笔的手要内空而松,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手腕动起来画的范围会很大,以利于最大限度的调动指、腕、肘、肩的活动范围。第二种方法便于描绘细微的地方。掌握轻松自如的握笔方法,才能保证画素描时运笔流畅,速度平稳、轻重自如,也是画好素描的关键。

  长方体线造型的绘画示范。

  三、课堂练习

  临摹长方体范画。

  1、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有机的结合。

  2、课堂上学生练习时,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马上展示给全体同学看,会对学生有很好的鼓励作用。

  第四课:素描石膏写生——圆柱体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素描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绘画中的观察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欣赏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养成正确的用笔姿势及绘画过程。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图片展示法

  教学过程: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一、导入

  1、先摆上石膏圆柱体让学生观察2分钟,使其进入一个学习的氛围当中。

  2、师:刚刚同学们欣赏完石膏圆柱体后有什么感受以及它的特点?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篇九: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编整理了初中美术课教学设计【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以形写神

    教学  ?标  知识与技能?标:能够联系?活运?中国画的知识评述?物画作品。  过程与?法?标:运??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中真实表达??的认识、观点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笔墨技法?胆表现?物形象。  能够在学习活动中真实表达和表现??的认识、观点和情感  教法  学法  欣赏法、引导法、临摹法、展?评价等。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学习活动设计  ?、导?: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

  1、词义理解的讨论。(出处参照“资料库”)

  2、以《藏族舞蹈》和《戏剧?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结:“形”是反映客观现实的外在形象,“神”则指内在的精神本质,指?物的内?活动:形以神为依据,形因为有神??动。通过?动的?物造型准确地刻画?物的内?活动,两者达到?度统?,这就是“神形兼备”。  ?、欣赏分析:

  1、韩熙载夜宴图》欣赏要点:

  ①画?感受:简约造型和空?的处理所营造的?氛。

  ②诗?的神态:沉浸在?际的冥想之中。

  ③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随着线的流动产?浓淡?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

  2、《魏晋砖画》赏析要点:  质朴的绘画风格,?动简洁的?物造型,惟妙惟肖的?物神情刻画;时代特征和?常?活情景,时空表现、道具、景物的处理?法;笔墨线条的运?效果。

  3、欣赏《清明上河图》、《挖?图》、《乐?》等。  三、临摹体会  教师?范,讲解要领,学?选择教材提供的?物画作品进?临摹,体会运?笔墨的感受和?物神态的表现。  四、创作表现  作业要求:课本P10页学习活动?,模仿课本中的绘画作品,尝试?简洁的线条画出?动的?物。

  1、学?阅读讨论。

  2、欣赏归纳。

  1、学?听讲、欣赏,从神情、姿态、线条、?彩、?物之间的呼应关系等??分析《韩熙载夜宴图》中这组箫管乐?的造型,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2、欣赏体会笔墨线条的运?效果。

  3、学?结合?活经验描述?物神态,加深对?物形象的理解。  学?尝试练习。  学?按照作业要求进?临摹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明之光

    教学  ?标  知识与技能?标:了解中国瓷器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致说出瓷器的种类以及特点。  过程与?法?标:学习欣赏瓷器艺术的基本?法,能够从器形、袖?以及装饰等??进?赏析和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能够运??较、归纳等?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艺瓷器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培养学?学习祖国传统?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化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  教法  学法  欣赏、讲解、评述、临写、展?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学习活动设计  ?、导?  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瓷器的资料,下?请两位同学向?家介绍两个有关瓷器的基本知识:

  1、瓷器是由陶器发展?来,瓷器和陶器有什么不同?

  2、瓷器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产?于什么时代?  ?、图?欣赏、分析归纳

  1、青花瓷:青轴弦纹瓷尊商代瓷器出现的时代。瓷器与陶器的区别;原始瓷给你的印象和感受。青瓷:我国传统瓷器的?种,在坯体上施以青袖烧制?成。青花瓷?称?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属釉下彩瓷。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2、?彩、五彩在青花的基础上发展丰富。?彩指袖下青花和轴上彩?相结合的彩瓷?艺。五彩瓷在明清两代逐渐发展、兴盛,其配?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了多次重?的改?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紫等为主的彩瓷。

  3、宋代的五?名窑即:  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4、景德镇窑青花瓷。《萧何?下追韩信》图瓶。  三、总结:略  四、拓展  了解敦煌瓷器,我国?物的保护现状。  欣赏活动在学?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选出要点以议论、交流为主要?式,以学?讲解为主。  学?听讲、欣赏。

    引导学?从器形、装饰、袖?等??进?描述。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学??较不同瓷器的结构特点。  欣赏五?名窑瓷器,归纳各?的特点。  学?欣赏,适当穿插相应历史故事讲解。摄影艺术

    ?、谈话导?。  我知道?家都喜欢看动画?,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画??为什么?今天我们就?进摄影艺术,更进?步地来了解摄影艺术。  独?思考问题。  回答。  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初步感受摄影作品、欣赏摄影作品、学习摄影知识。  合作交流、  共同提?。

  1、介绍?知识:  (1)出?世界摄影的第?张照?:这张照?拍摄于1825年,内容为?幅17世纪的荷兰版画,被认为是世界摄影的第?张照?。  出??像摄影:  教师?活照: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这张照?是?张?像摄影作品。  (2)摄影艺术按题材划分,有新闻摄影、?像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活摄影及?告摄影等。

  2、欣赏摄影作品:(课本摄影作品)  提出要求:认真欣赏插图作品,想?想,课本中的照?属于哪?类摄影题材?  ?游戏:抢答。

  ①开国?典②少?为北京申奥成功?泣③?照?④中国通?告⑤x疆?烧?⑥天鹅之歌。  欣赏摄影作品,对摄影作品有初步感受,学习摄影作品的分类。  探究摄影作品的表现?法:对?欣赏法以?组为单位,选你们喜欢的项?进?研究:  (1)出?《开国?典》候波  研究1:通过看录像想?想哪幅作品更贴近主题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从构图和拍摄的?度上进?欣赏。  (2)对?欣赏:  出?《天鹅之歌》和《新天鹅之歌》  研究2:想?想,这两幅作品,哪?幅更合理?  教师从构图上引导学?进?欣赏。  (3)对?欣赏  《x疆?烧?》和《中国通?告》(电脑合成)  研究3:

    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你们更喜欢哪幅作品?  (4)对?欣赏:  《少?为北京申奥成功?泣》、《新少?为北京申奥成功?泣》

  3、说?说,哪幅作品更?动?  教师引导学?探究出摄影的?法:构图、?彩、?物表情、摄影?度。学?欣赏摄影作品。  学?欣赏。  学?评述。  学习观察摄影作品的细节,表达??的感受。

  1、感受摄影艺术的魅?、表他??的真实感受。

  2、通过学?对?欣赏、评述,了解摄影艺术的表现?法。培养学?认真观察和欣赏评述的能?。  适时地对学?进?爱祖国的教育。  三、深?感知摄影作品。  交流、提?。  点播欣赏法:欣赏课件中的摄影作品:你想看哪?张摄影作品?认真欣赏摄影作品,请?家欣赏。  提出要求:边听边想?想这幅作品是?什么摄影?法进?拍摄的?你认为它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巩固学?所学的摄影知识,使学?在欣赏、评价中感悟所学摄影的表现?法和摄影艺术分类。  让学?展?作品欣赏学?作品:  (1)组内欣赏:提出要求:?组欣赏:根据我们学习的知识选出?组优秀的作品,并给优秀作品进?命题。  (2)全班欣赏:  ?你学的知识把作品介绍给?家。

  1、学?欣赏。

  2、学?评述。

  1、学以致?。

  2、巩固所学的摄影知识,培养学?欣赏、评述能?。  四、课后知识延伸。  合作训练。  教师展?莲花?风景区和青云?风景区摄影作品。  要求学?:希望同学们利?节假?的时间旅游,并?我们学习的摄影知识拍下我们区美丽的景观。我们要举??次摄影作品展,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倾听、理解。  激发学?对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学?产?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摄影艺术  题材  构图?度  ?彩表情

    教学反思  学?从不同的题材欣赏了摄影作品,从摄影作品中感受了美,了解了?些浅显的摄影知识。能通过照相机进?实践,拍摄作品美观,但需要更进?步的了解运?摄影知识。

篇十: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就是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初中美术教学设计模板怎么设计,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初中美术教学设计模板,一起来看看吧!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1随着21世纪我国中学美术教育探索的日益深入,传统的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美术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当中学美术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新教学方式时,如何转变传统思维方式,进而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下面,我从初中美术七年级上《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入手,就自己在该课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对美术教学设计原则的认识。

  一、《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的学习内容,课程目标要求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四)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演示;板书辅助教学;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实物展示品;音乐素材若干等。

  (五)教学设计过程

  1.导入:

  (1)师:我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面具)

  (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做的么?(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以兴趣做先导,运用提问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发现与利用

  师:再来看一些面具,能看出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么?(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赏中,同学们发现面具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了解有关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宽创作思路。

  3.面具的造型(板书)

  (1)师:戴着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你愿不愿跟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面具呢?(这时候我就告诉他们要作面具首先要了解人物特征:设计典型的面具形象。)

  (2)欣赏影片《马兰花》(看完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剧中人物,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更适合这个人物,比如说小兰,美丽善良,造型上是圆形的?尖形的?还是方形的?)

  设计意图:了解剧情,让同学们脑海有很多的人物造型。

  3.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板书)

  (1)设计造型

  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选择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

  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材料不同,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作。

  (3)设计色彩

  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面具色彩丰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让我们测试,看看你对色彩与人物的特点把握如何!

  (4)动手制作

  制作方法:选、剪、折、弯、叠、挖、扣、贴、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制作过程:①确定主题;②画出草图;③选材制作;④加工装饰。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过程,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面具,体现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4.体验、展示、交流

  (1)每组同学依次上台表演本组节目

  (2)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或者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节目的表演活动,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制作的面具。表演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带来的乐趣。从活动中了解了他人,了解自己。

  5.课堂小结

  (1)我们所做的面具是对环境的保护—废物利用;

  (2)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的感受,并且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3)欢歌劲舞、交流情感。

  (六)教学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正确的引导。

  对教学设计原则的反思

  第一,应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例如可以采用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第二,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蒋梦麟在谈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时曾说:“教育当因个人之特性而发展之。且进而至其极”。而传统的美术教育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因此,美术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

  第三,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过去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性和教材的局限性等因素,美术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要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应该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人格。

  第四,应该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教学可以说是教师的事,新课程教学则是双方的事,它更注重双方的互动和沟通。传统美术教学技能也强调语言的应用与提问技能,但在课堂上常常缺乏互动与回应。因此,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感悟、对美术的热爱。

  第五,应该实现评价的多样化。要打破以绘画测试一统天下的评价格局,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绘画基础能力的测量,也要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另一方面,还要提倡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当然,各位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评价方法。

  以上是我对美术教学的一些反思。总而言之,革新美术教学的任

  务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探求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求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我在上《校园的春天》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有关标志设计的资料,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并结合2008年中国奥运会,展开学生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画飞鸟》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知识基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3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4在课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2一、教学目标:

  1、以画家齐白石为突破口,学习欣赏现代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事迹,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讨论、评述其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作画工具

  (教师)中国画作画工具、包含齐白石及同时代画家作品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教师出题《虾》,请学生根据自己日常所见,进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

  (2)教师出示齐白石的作品《虾》,分析齐白石绘画艺术的特点。教师提问:作者是谁?说说你对这幅作品的印象。

  师生讨论: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齐白石的作品巧妙在哪里?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齐白石画的虾与

  真虾有什么不同?你为什么喜欢他的作品?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美感?师生讨论上述问题。

  (2)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艺术忠于现实,绘画重抒情达意。

  (3)讲解齐白石的生平:出生穷苦,自学成才。

  (4)出示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作品以及徐悲鸿等画家的作品。

  (5)师生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加强对齐白石作品的理解,深刻理解大师人格与艺术的魅力。

  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请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中国画绘画知识,想一想、说一说如何进行《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

  4、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

  (2)提供评价建议:

  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

  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

  ③作品造型语言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5、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请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上有关齐白石的资料及作品,进一步理解他的艺术风格。

  教学摘录:

  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

  台湾学者王秀雄把欣赏大体分为: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过程,并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1)简单描述。

  感官可感受到的层面作为描述的开始。对题材、主题、造型要素(色彩、线条、形状、肌理)与形式等作简单粗浅的描述。

  (2)形式分析。

  探讨作品制作中所运用的材料、技法及其特性。探讨作品中的色彩、形状、线条、肌理及个物描写之特色。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之关系。探讨运用何种构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把艺术要素组织为一整体。探讨作品之风格。

  (3)意义解释。

  探讨环境、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要素与此作品的关系。探讨作家的个性、性格、思想、艺术观与此作品的关系。探讨作品里所传达的内涵,即所含有的气氛、感情、心情、主题意义、观念、思想等。

  (4)价值判断。

  以上述所学到的知识、概念为基础,对作品的优劣与价值作合理的判断,并述其理由。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3教材分析: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

  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

  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课

  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课后反思: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

  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4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粗犷朴拙,南方精巧秀丽。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艺术,学会运用的基本技法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单纯、简洁、富有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邳县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邳县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P17P18)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结合作品教师讲: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精巧秀丽、玲珑剔透。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4、教师将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教师指图1、图2,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图1、图2都是人物头像,但在眉眼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图3图4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6、教师展示图5、图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突出了人物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图6图7问:鱼和猪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大家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7、教师展示图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8、教师给学生做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如::运用折叠法剪的是光卉(图9),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人物怎么剪(图5)?均衡式的呢?(图8)?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

  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9图10,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建议:展示和板书用投影仪)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5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

  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美术的第一课,所以建立非常重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新同学,多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不随便给同学取外号,与同学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

  合作学习方式,既区别于独立学习、独立作业,又离不开自主参与,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式、合作创作式、互动交流式、比赛评选式等几种组织形式。

  为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更多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我鼓励学生课后去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搜集罗中立

  《父亲》相关资料等。

  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

  在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时,以描绘为主,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其他表现方式。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可以是用国画、漫画来表现,也可以用纸版画、雕塑(橡皮泥)、剪贴画来表现。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被广大教育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除了注重教师的评价外,我更加注重学习主体

  ----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主要采用语言描述和建立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开了个好头。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呈现录像(学生自带的家庭装饰片段)

  教师: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个自己的家吧。并请学生讲解自己家庭居室设计的特点。

  学生:同学观察其家庭居室的色彩变化。

  教师总结:我们欣赏了生活中居室的色彩变化。也看到了美的居室需要用心去创造。才能有和谐温馨舒适的家。

  (出示课题----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教师: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人与建筑的和谐,人与生活空间的和谐统一。

  (放映---家居设计录像)

  同学欣赏艺术设计师在居室中对色彩的大胆采用。

  教师:家庭居室的色彩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生活的,也是最能体现家居设计的设计思路的。这里有设计师用色独特,设计大胆的作品。

  (出示资料图片)

  “我爱我家----名人说家”---英达的家-----刘欢的家

  教师:请学生假设自己是《我爱我家》的英达导演,来分析英达家的装饰用色。

  学生:假如我是英达导演,选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家具设计和装饰用色。

  追求古香古色的风格。

  刘欢的家装饰的色调比较重,用了别人很少用的黑色,时尚,大胆。

  教师总结:家居色彩的独特魅力,是继承传统,是表达个性,是展现自己的一种方式。用色是和家居的整体设计相吻合的。

  二、色调与人的视觉心理

  (出示图片资料---居室相同,色调不同)

  师:

  这是一组居室相同,但是色调不同的家庭居室设计。请同学找到色调搭配不合理的色彩组合。

  生:

  学生自由讨论。

  最佳的居室色彩设计,色调不能乱。整个设计要有统一的色调。颜色杂乱会破坏人的视觉。色彩运用好,就可以有好的效果。

  (出示图片资料---色调和人的视觉关系)

  生:

  主色调的居室。有红色调,黄色调,蓝色调,多种色调的组合,一种色调的组合。

  教师总结:

  居室的色调可概括为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对比色调,调和色调等等。

  (出示图片资料----红色、绿色的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

  师:

  色彩运用的好,就需要了解颜色的各种变化。

  红色:

  生:(讨论析出)看到红色会联想到日出,太阳,国旗。给人以热烈,温暖的感觉。

  (出示图片---以红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

  师:以红色调的为主的居室设计,温馨浪漫,卧室和客厅的方面比较多,如果能把色调的明度和纯度提高或者降低,色调的选择会更多,更丰富。

  绿色:

  (出示图片--讨论析出)绿色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

  生:

  看到绿色会想到春天和树叶,草地,给人青春,希望,和平的感觉。

  (出示图片-以绿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

  生:

  以绿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清新,明净。心态平和。可以用在厨房,客厅等房间。

  (出示图片----对比色为主的居室设计)

  生:

  色彩鲜明的色调,给人的感觉强烈,醒目,给人以明快,鲜明的特点。

  师总结:

  1.家庭居室是一个整体,在色彩设计上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也要根据不同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也有所区别。

  2.家庭居室的设计色彩主要体现在:墙面、地面、家具设置、装饰物品等方面

  3.“我爱我家”设计宝典:

  主题要“明”:一旦定下来某一种风格就不要轻易改变,有时候我们在选择居室色彩的过程当中会不由自主地被一些其他的色彩、造型所诱惑,最终将所有的喜好都集于一室,布置成了大杂烩。

  墙面要“色”白色是传统的色调,而要独特的个性特性就是用色大胆,其中一点就是要有大面积的彩色墙面。因此,要打破墙面由浅色一统天下的局面,让我们墙面也“秀”一把。

  用色要“准”不是所有的色彩作为装饰都好看。也要注意用色,而这些色往往是从多色中提取,比如黄色、蓝色、橙色等色,这样做

  会比较保险。

  实践应用

  (出示动画制作----展示多种地面,墙面的色调装饰)

  师:

  展示空间模型中多种装饰图形,在居室设计的变化。

  生:

  有直接描绘的方式,色彩喷涂的方式,还有壁纸、壁布的类似效果。

  师:

  心动不如行动----展开“我爱我家”的居室色彩设计活动。

  同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自己设计的居室稿中,设计家庭居室色调。(播放音乐---我爱我家)

  表现方式:彩纸拼贴;色彩描绘;喷绘拓印;电脑制作等表现方法。

  生:

  学生小组互评作品,并赋予自己的作品一定的内涵“我爱我家”

  “孩子也精彩”“精彩瞬间”“温馨的家”“蓝色梦幻”等等。

  (分组展示小组的优秀设计作品---师生交流赏析)

  师:

  运用电脑空间设计模型,展现学生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设计作品,生:

  演示作品设计思路。介绍色彩装饰的用意。

  教师总结:

  家庭居室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心去创造的空间,是个展现美好生活的途径。更是体现个性的一个方式。在相同的空间可以展现多种的装饰风格。

  教学小结: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无处不在。她们宛如一道绚丽的虹,点缀着自然和生活。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又赋予居室个性的节奏和个性色彩。我们的居室在同学们大胆的设计下,一定会象这些多彩的颜色一样各具特色,各具魅力的。我们的家也会真正成为我们施展个性,表达自我的一个途径,也会真正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

  教学反思:

  学生心灵深处迫切要求创造的基本潜能,给予他们宽松愉悦的环境,孩子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本课学

  生运用多种手段,抓住生活中的独特视角,分组讨论,自主联想规律,在交流中找到不同色彩的联想效果,最终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收获。并且注重生活实践,丰富创新内因,给学生最大的创新空间。本节课也体现了多元综合。既超越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扩展了学生思维的性,升华了教材的内容主题;以超越了形式,把美术同摄像相结合,把美术同音乐相结合,确立了多元综合教学模式,这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6教学背景:

  一次美术课即将结束时候,我一个不小心将墨打翻了,灵机一动组织学生们看我顺理成章的玩墨,心已经痒痒的学生不时的参与到游戏中来,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玩法,无拘无束的自由表现,一不小心玩出了令人惊奇的作品,从他们游戏时的兴奋劲和最后说感受中,我已经感受到学生已经注意到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线条粗细曲直的不同,我趁机强调水与墨和色是一对谁也缺不了谁的好兄弟,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才有了后面我设计的这节彩墨活动课程。

  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作业给学生,要求学生观察国画及收集它的相关知识,准备好颜料、笔、墨、纸、砚,并带到课堂备用。在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汇报:“上次我们玩了一个彩墨游戏,大家还记得那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出了文房四宝和中国画颜料。“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上一节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课,但是,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先要通过练习,熟悉文房四宝,并会运用它们。”

  在请同学们在课桌上垫好毡子或废旧报纸后,我请大家仔细查看大屏幕的任务表,出示了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得任务:任务一:请你尝试着用笔墨,画出粗细不同的线,任务二:用笔墨画出浓淡不同的线和点。任务三: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

  画一画,效果如何?任务四:同学们还有什么奇思妙想,请大胆尝试!然后记录,以备交流。

  大家根据分工进行活动,活动气氛相当的热烈,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同学画出了浓淡,粗细不同的点和线。有的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出一笔双色的效果。有的同学大胆挥毫,使用了许多侧锋画出花朵,有的小心翼翼用笔尖仔细的勾勒,点画??通过刚才的实践,孩子们意识到用毛笔画得画和平时在绘画纸上画得画不同,并分析出了毛笔很软,由于加水的不同,可以画出浓淡不同的作品;生宣纸有吸水性,由于用力不同可以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等。我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毛笔画主要有: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

  然后我在刚才实践的基础上组织挑战赛,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小组的倾力合作,共同完成,我宣布了活动规则以后,出示了挑战题目:

  首先,分别在每组的宣纸上任意画相同的一大笔,接着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一笔引发的联想,选出最有创意的答案,确定出本组的绘画主题,然后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本组的联想用画笔表现出来。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各组确定主题,第一组:在河中游泳的小蝌蚪;第二组:一片树林;第三组:一个插满花朵的花瓶;第四组:一组高高低低的楼房。学生们挥笔作画,用小小画笔把把想象变成真实的美术作品,相同的笔墨在每个人的眼中和手中,所呈现的却是不同的画面,换了不同的人来添画,最后的效果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为了使学生们能更好的表现自己的主题,我适时的引导他们欣赏前辈们作品的表现方法,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中著名画家张桂铭的《觅》,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再看,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人之家》,画面上只是使用了极为简单的点、线、面,但由于墨色浓重的变化,大块面的错落安排,使画面具有独特的韵味。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下张大千《泼墨山水》这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运用了特殊技巧-------泼墨。在欣赏过这些艺术大家的作品之后,同学们又有了新的创作灵感,他们窃窃私语,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请他们把刚才的作品进行修正,完善!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画面饱满,要有大小、浓淡、粗细等变化;2)要运用多种技法来表现;3)分组合作,看看哪一组合作最愉快。

  当学生完成的作品摆在桌面时,我利用大屏幕展现互评标准:画面饱满;画面中有大小,浓淡,粗细变化;画面整体美观等,要求学生展出并介绍本组作品,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手中的满意卡,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

  教学反思:

  通过本教学案例,我有以下收获:

  1、更新教学理念,学习使用探究性教学。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

  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

  2、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案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偶然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并非凭空想象。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活跃的学习气氛。教学效果归根

  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在美术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案例的设计,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在传统教学中,过分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完全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复制”的被动型学习。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更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借鉴。

  4、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践从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完全听命于“老师的答案”和有限的书本知识的狭窄范围里,这样无情地扼杀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学者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进行学习,学习方式富有创意,注重个性的发展。既有把联想变成作品,又有小组成员的作品展示。这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实现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相互统一。这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他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

  5、运用了综合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是体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系,是教学者教学理念的检测。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作业,而对于学生如何完成作业,并不是很关心。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像与不像”来实现的。因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这一案例的创设,展示出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

  6、学生的作品还不是很成熟。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画的并不理想,我告诉他们,这很正常,国画是要有多年的功夫才能掌握好笔墨的效果。一位画家曾经说过“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我相信,只要有热情、有恒心,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推荐访问: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单元 初中